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热点话题1 - 热点话题
    发表日期:2009年11月18日 编辑:shphao 有8899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人格证书现象心理学分析

人格很重要。康熙说,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其实这话大家都清楚,所以事到紧要关头,有人动辄就脱口而出“我以人格担保”,实在不济,还有更震撼地拿“人格”的兄弟“人头”担保的。比如,此前有国脚以人格担保绝对没有竖中指——尽管据说有上千球迷及多名记者现场目睹了这一丑陋行为;再比如周老虎事件中,“人格”从开场的震人心魄到收尾的贬值跳水。正史野史都告诉我们:人格就像股市,没有变成垃圾股套牢你之前,个个仿佛都牛气冲天。我充分相信交大的技术能力,说这些,只是提醒睿智的交大,人格这东西就譬如友情爱情,是重要,但是真要论斤算两起来,要么就会搞成行为艺术,要么就会让本来美好的概念市侩化、庸俗化。“人格证书”真要较真,还绕不开三个问题:一是谁来认定学生的人格?想当年,那么多专家教授都会将“汉芯”看走眼,什么样的程序设计才能保证“人格认定”不会出问题?二是人格本是个动态的虚指,一旦实化,如何保证其可信度,如果学生被认定为人格较差,哪个单位敢要?而如果个个人格良好,这样的认定又有多大意义?三是学校在人格认定上有多大权力?人格这东西,应该是上下铺的同学可能比常年难得碰面的校领导和教授更有发言权吧——但如果放手让学生自评互评,公信何在?而如果面都见不到的专家领导插手,莫非他们要提前修炼“隔空判人格”大法?

  我以为,大学在人格问题上是应该少说多做,不要老想着像牙防组一样忙着派发认证牌牌,而应该以身作则,营造并教化出“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人格的濡染与影响需要更多的高校拿出“母校”般的情怀与智慧,塑造学生的人格。至于“人格证书”,还是洗洗睡吧。人格证书是利是弊?得看拥有人的表情是笑还是哭。同学之间或自我考核或社团、学院考察,哪一例能完全体现个人的人格?为了这一个毕业附带证书,不难想象会有多少人走向人格分裂的道路,这些原本大学里肆意横行的证书已足让大学生焦头烂额的了,还加上一个最“亲密”的证书。你和这个同学巴结了,却被另几个同学看在眼里了。大学里的潜规则很多,人与人抱团是必定的现象,包括初高中,都可以去反照一下自己。你看看都有一个团体,让除了这个团体的人来评定你,势必你的等级或高或低,看他人当时对你的感觉。大学生活还会像初高中一样每天男女相谈甚欢?上午、下午无课时都将散去,上课不可能太过交头接耳,而下课也不见得有人会从第一排跑来最后一排跟你寒暄一番?没有了势力团只能在人格证书上输一筹了!那么这样的人格证书,你敢拥有?
大学生活本自由性加大,在外忙事业、在内忙学业,都已是两种结局的雏形:考研与就业(创业)。人格证书的下放或让你兴奋或让你悲愤,你早已奔向社会的节奏,可却易淡忘校内“人际关系”,没有了这种人际关系,人格证明书上却被画上了污渍,这是否让你感到很绝望?一个明明一直力求拓展自己实战能力的人却被认定为人格不合格或较差,这其中的关系团体不就很明显地凸显了潜规则吗?念过初高中的人就能懂得。给老师们评分的那些形式,我们难道还不懂吗?试问有多少人认真地填过那张表格?就算认真填过的你是否知道评分登记又是如何的呢?我代替过评分组成员给予老师考核登记分数,再仔细的细节分都将没考虑在内的,只是看看整体分,然后统计,而这张人格证书又有多少雷同部分呢?这样的人格证书,你敢信任?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心理趣闻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章鱼保罗怎么预测的?(2010/7/11 12:28:22)[9890]
  梦见性梦是怎么回事?(2010/7/9 15:06:20)[31656]
  乱轮案件报道负面影响的心理学反思(2010/6/21 9:32:39)[17229]
  乱论成为大众传媒的消费话题(2010/6/20 8:00:51)[10530]
  梦见自己杀人预示什么(2010/6/6 17:23:21)[23998]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