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教育类
    发表日期:2009年8月28日 作者:庞红卫 编辑:shphao 有10331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庞红卫)积极心理学导向——美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新趋势

二是通过学校文化发展学生的文化能力。一些学校将他们的学校建筑以及场地建设成“无种族”、“无歧视”或者“无烦扰” 的区域,通过一些如何在学校中对待不同背景学生的宣言或者标语的张贴与复述,最终被整合进学校文化之中。

三是通过抵制教育项目发展学生的抵制技能,即抵制消极同伴压力以及危险情境的能力。那些希望发展学生对消极影响抵制能力的学校通常会采用一个抵制教育项目,诸如DARE (药物滥用抵制教育)项目,帮助学生发展拒绝药物与暴力的知识与技能。

四是通过和平计划让学生学会和平冲突的解决技巧。在俄勒岗的斯普林菲尔德、科罗拉多等地学生自发开展了一个和平计划,在地方学校之问形成了一个和平同盟,通过网站向远近的学校传播和平的信息,让更多的学生学会和平冲突的解决技巧。

4.积极的自我认同。积极的自我认同就是让青少年能将他们自己视为积极的个体— —认为他们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扮演有用的角色。学校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取得学业成功,来提升学生的自我评价。俄勒岗州斯普林菲尔德市中心学校持续进行的“棒小孩”运动,以许多方式并在许多场合提醒学生“他们是地球上最棒的小孩之一”。通过悬挂在高处的旗帜、校园通讯网内的宣讲以及与学生的坐谈,使这一观念得以增强。

三、评论与建议

研究已经证明:青少年经历更多发展性的有利因素,更有可能形成如助人及获得成功等积极的行为与品质;经历更少发展性的有利因素,则他们更有可能形成诸如酗酒、吸毒、反社会及暴力等危险行为。发展性的有利因素能有效提高学业成就并提供一个更有可能取得好成绩的安全的与健康的环境,能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强有力的、积极的影响,减少了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率,并增进学生的心理复原力与积极的心理品质。此,在学校内发展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需要密切关注发展性的有利因素的培育,建立并增进外部与内部的有利因素:当然,要在校内培育发展性的有利冈素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学校领导者、学校心理咨询师、

学校心理学家以及家庭的共同参与,他们的领导地位以及专业知识与技能将对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以及

学校氛围产生积极的影响。美国巾小学对增进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成功的关注与实践,及其所折射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定位与实施方式的转型,对我国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目标定位上应更多地关注

学生的成功美国中小学将心理健康视为学生学业与人生成功的基础与关键,并认为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能够保证学生学业与人生的成功。因此,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上是以成功为导向的,更多地关注学生内在力量的增加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关注为学生的成功提供恰当的指引,确保每一位学生的成功。与此相应,虽然我国教育部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定位为“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但在具体实践中,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在以问题导向为主的现象,较多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较少关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以及对学生成功的指引。这种问题导向为主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存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T作的服务对象与丁作范围,并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我们认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需要在目标定位上突出对成功的关注:在关注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应更多关注学生的成功与幸福,并为他们的成功与幸福提供指引,从而让令人“敬而远之” 的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r=作成为一种增进个体成功与幸福的丁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实施方式上应更多关注“加法” 策略

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引下,近几年来美国中小学应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产生了一些变化:不仅仅关注心理问题的减少,而开始关注一些积极心理品质的增加。目前,在美国中小学,大多数的学校心理学家更多地是从事“删法”式的心理工作,即营造一种安全与成功的校园环境帮助学生设计适合自身的发展计划,为学生的成功提供准备技能,促使每一位学生取得成功,而不是较多地关注心理问题的减少:目前,我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实施方式上更多地倚重“减法”式的心理辅导,即针列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与干预,较多地关注心理问题的减少。“减法”式的心理辅导固然可以帮助部分学生走心理困境,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但由于过多地关注学生心理问题的减少,而忽视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增加,其结果实际上是将大部分的学生排除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对象之外,其效果也令人怀疑。我们认为,我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任凋整目标定位的同时,实现实施方式的转变:在关注面向部分学生的“减法”策略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面向全体学生的“加法”策略,也就是为全体学生的成功提供准备技能,勾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提供最大的可能。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
专题信息:
  心理资本的积极心理学理论(2012/7/9 10:39:24)[2501]
  积极心理学:帮助你更好地应对负面情绪(2012/6/26 22:35:13)[2631]
  积极心理学:构建正确的身心健康模式(2012/6/20 22:22:44)[2713]
  积极心理学:学会从正确的角度提出问题(2012/6/17 18:53:02)[2853]
  积极心理学:通往更快乐、更幸福的门径(2012/6/15 0:00:34)[2694]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庞红卫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