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社会类
    发表日期:2008年11月26日 出处:互联网 作者:彭汪洋 编辑:hfhao 有11798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男权主义社会中的女性心理学

4.认知学派的女性心理学观点

   科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理论的提出是以 84 名男孩为研究对象, 并把其作为道德发展的标准,因而依据科尔伯格的理论体系, 女性永远无法到达道德发展的后习俗水平。皮亚杰则指出了男女儿童在游戏选择和游戏玩法上的区别, 和在游戏过程中的不同关注点, 从而提出了小女孩的法律意识发展比同龄的男孩滞后。女性心理学研究新进展

5.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学

   以反对所有的宏大叙述为基础, 致力于批判所有那些规模宏大和涵盖一切的宏大理论, 主张建立局部的, 分散的小型理论。 代表人物有乔多罗和吉利根。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探悉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理论。吉利根主要提出三点批评: ( 1) 他们在谈论女性的心理发展中遵循了男性的标准,把女性在心理发展上与男性的不同视为她们发展上的失败, 这是一种带有偏见的, 不公正的看法; 2) 他们把发展等同于个体化, 分离权利以及自主性, 排斥依恋关系和联系以及爱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仅仅强调了“公正”的发展路线, 忽视了“关怀”的发展路线。 ( 3) 他们忽视了对女性的自我和道德发展建构的研究。 南希·乔多罗是伯克利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她从女性主义视角观点重组了精神分析发展理论。但是总的来说, 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基本主张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 性别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性别不是由生理性别决定的, 而是由社会规范,人际交往等社会情境因素决定的。第二, 持一个多样化的女性观, 后现代女性主义认为不存在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女性范畴, 生理性别仅仅是决定女性生活风格的一个因素。仅仅把关注的焦点放在生理性别上, 就会同质化, 均匀化女性, 从而把一个多维的现实描绘成一维的画面。第三,个人的就是政治的, 后现代女性不回避价值问题。换言之, 在后现代女性主义那里, 科学研究与政治宣传等社会活动的界限是模糊的。 然而这种观点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她们在夸大男女性别差异的同时忽略了同性本身之间的差异, 且在研究过程中, 本身女性研究对象的选取就仅仅锁定在一些白人, 受过教育的女性, 中产阶级女性身上,有色人种, 少数民族等社会群体则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黑人女性心理学家帕顿对这种偏离情景的心理科学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在她看来, 心理学在创建一种黑人女性存在着缺陷的解释模式,它没有考虑到贫穷的情景不充分的教育系统和种族主义的影响。 近年来, 欧美女性心理学研究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遭受暴力的女性的心理行为研究, 少数民族女性生活中所面临的危机, 运动中的性别偏向, 社会中的性别动力学无疑都为女性心理学的进一步研究展示了新的视角。

6.简评

   通过对女性心理学的发展的简要回顾, 不难看出以下几个问题:

6.1 主流心理学与女性心理学之间的矛盾

   印度心理学家德根纳·辛哈曾说: “心理学看上去注重方法, 有时候人们取笑心理学说他是一个没有内容只有一大堆方法的科学, 由于心理学以自然科学为榜样, 并且追求精确性和各种原则的普遍性, 因此心理学不但采用了微观的研究方法, 而且竭力回避十分复杂的社会过程。” 主流心理学推崇实验室实验, 强调对变量的操纵与控制, 假设研究者不带任何偏见, 个体行为和历史和社会—文化背景等被当作是不可想象的“垃圾变量”, 主流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去情景化导致心理学家在分析研究结果时往往拒绝考虑文化价值因素, 尤其在解释性别差异时, 往往将个体行为所表现的性别差异归结为个体内部的, 先天的生物学因素, 强化了传统文化中男优女劣的男性中心主义价值观念, 为对女性的统治和支配提供合理性解释。

6.2 国外心理学以男性心理发展为模式,排除女性心理学

   主流的西方心理学以男性的心理发展为模式,女性被看成是一种边缘群体排除在学科之外, 再者以男性为主体的心理学本身也存在着许多不完善, 研究者的对象通常限定在一些较小的群体中,例如: 白人、中产阶级、受教育者等, 他们将这些本身就存在问题的研究结果推广到整个男性群体中, 并以此来测定女性的心理发展, 更放大了这种“男优女劣”的差异。传统心理学研究通常都选取男性作为被试, 并将实验所得的结果视为“客观的”“中性的”“无偏的”结论, 并将其推广到别的群体中, 将原本男女群体间的差异看成是女性群体本身固有的差异, 而几乎不去探讨存在这种差异的原因。武断地将这些差异看成是不值得被考虑的。这样的做法夸大了男女群体之间的相似性, 忽略了在社会中本身客观存在的机会不平等。在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内化中, 女性不断地将这种男权中心的认知偏差纳入到自己的认知体系中, 并且常常不自觉地以男性标准为核心认同这种准则加以执行。最显而易见的例子是在现实生活中, 女性对苗条身材的狂热追求, 事实上是男权主义社会通过散布这些关于女性意向审美的错误信息来不断地降低女性的自尊, 进一步维护男权主义社会结构及其本身的控制力。沃尔夫( Wolf, 1991) 坚持“文化要求女性瘦身, 并不是沉迷于女性的美丽, 而是沉迷于女性的顺从。”傅立叶提到,某一历史时代的发展总是可以由妇女走向自由的程度来确定,因为在女人和男人、女性和男性的关系中, 最鲜明不过地表现出人性对兽性的胜利, 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标准。 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 意识的偏差不是客观存在的, 而是由社会和文化建构起来的,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 应不断地追求更客观更平等的学科视角, 推进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131]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64]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93]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8]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6]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彭汪洋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