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犯罪类
    发表日期:2008年11月19日 出处:互联网 作者:朱华军 编辑:hfhao 有11645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某重刑犯监狱心理咨询的困境

2.民警

2.1 对服刑人员的不信任态度

服刑人员具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对民警有不信任的态度, 同样民警对服刑人员亦具有不信任的态度。由于在管理上涉及到一定的利益关系, 在谈话咨询中对服刑人员的意图动机会做多种猜测, 对服刑人员说的往往采取不信任的态度。而且有些民警对为服刑人员做心理咨询持否定的态度。这些都会影响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

2.2 对心理学知识掌握的欠缺

监狱的民警虽然有一部分通过了心理咨询师的考试, 却缺乏系统的培训和临床经验。比如对于 MMPI 的使用, 如何解释其中各个分量表的分数以及几个分量表的联合解释, 并不是把服刑人员做好的题目输入计算机后得到分量表的解释这样简单, 就需要一定的临床经验, 事实上在实际的工作中 MMPI 所提供的信息很多通过心理咨询师考试的民警无法解释, 丢失了很多的有用信息。尤其是一些投射测验, 就更需要扎实的精神分析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所以怎么样解释和使用心理测验所得到的结果远比给服刑人员做一个心理测验更重要。一些投射测验如房树人测验,也只是按照其标准机械地进行说明。

2.3 掌握服刑人员考核权的负面影响

服刑人员最大的需要是自由, 那么就需要服刑人员通过自己的劳动表现和民警的认可来获得减刑所需要的分数, 而考核权就掌握在民警的手上。服刑人员各方面的表现尤其是劳动表现是一个重要因素, 另外民警对服刑人员是否认可、信任以及印象如何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在服刑人员心理咨询中, 当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情绪体验和民警的管理方式方法不当, 尤其是奖罚不公有关联时, 服刑人员的顾虑就很多,不愿意说。尤其是在余刑长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害怕说出后, 万一民警知道了, 以后十几年的时间怎么和民警相处? 对于一个长刑期的服刑人员来说, 失去了民警的信任是一个很糟糕的事情。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服刑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这么强了, 当一个人掌握了你的最基本的需要, 在某种程度上他就可以控制你的意志和行为。而且服刑人员的顾虑不是没道理。给服刑人员做完咨询后, 监狱方面都希望能够给予反馈,以了解该人员的思想动态, 一些情况还可能在犯情分析会上讨论。监管安全的需要和心理咨询中的保密性原则发生了冲突。有时候让我们感觉十分为难。所以民警与服刑人员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利益关系, 民警掌握着服刑人员的各种现实需要, 由于在监狱里各种制度的执行具有一定的伸缩性,民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服刑人员的处遇。而反过来在某种程度上服刑人员也在影响着民警的

利益。服刑人员的一些违规违纪, 情绪的变动有时候是由于心理问题所引发, 但是这些都会影响民警的情绪, 在谈话咨询的时候民警有时就难以做到自身情绪的稳定, 情绪不稳定也就无法很好地接收服刑人员传递过来的信息, 无法在态度上平和地对待服刑人员。一次服刑人员脱逃未遂,点名护监也受到了行政处分处理, 结果该护监一

年来的考核分数 210 分全部取消, 而且延迟半年报减刑, 该护监带着极大的情绪说, 这相当于加刑一年多。在找民警做在咨询的时候他带着情绪说, 这样还不如那个服刑人员逃出去算了, 我受到的处罚和他都差不多了, 他也只是把他的考核分取消。民警听到这个说法时, 很不高兴的说,你怎么可以这样说? 双方的咨询就无法很好继续了。而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说, 服刑人员有这样的情绪想法都是正常的。

2.4 民警的自我保护意识

监狱也是社会的一个缩影, 有权力存在的地方就有腐败的存在。而一些服刑人员心理问题的产生必定和民警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乃至执法不公有一定的联系。当心理咨询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必然涉及民警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民警出于对自身的保护, 不愿意心理咨询人员深入了解服刑人员的心理以及产生相应心理问题的原因。一个曾经是耳目的服刑人员在调监离开之前才敢说调监的一个重要原因: 分管民警没有做好保密工作而导致该目暴露, 导致了和同室关系难以处理, 而该民警又没有妥善处理好这个问题。而且在做耳目时民警并没有兑现对该人员的一些承诺。而这些问题只有该服刑人员在离开该监狱才说出来。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589]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98]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607]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111]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57]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朱华军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