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应用类
    发表日期:2016年10月8日 作者:熊四海 编辑:shphao 有1221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运动心理学之竞技心理研究

4 情绪与运动的最佳状态

运动心理学将大赛高压下发挥失常失准的现象称作Choking,是运动心理学研究关注的重点鉴于先前研究多从个体角度寻求Choking 发生的前因,Wolf 等参照集体努力模型,从个人与集体关系角度对Choking 发生的前因进行了探讨研究参与者为213 名运动员,他们在一场比赛前71 min 填写了用于调查工具性信念与情境重要性知觉的两份问卷调查结果与集体努力模型的预期相一致,即集体信念可以正向预测工具性信念; 工具性信念可以正向预测情境重要性知觉这一结果可用来解释为什么当个体将集体任务知觉为与个体相关时其更容易发生Choking,抑或那些将自己或个人表现视为集体成功不可或缺或与集体存在强烈认同的个体更容易出现Choking

运动心理学十分重视从自我控制的角度解释choking 现象自动执行假说认为,意识控制会破坏成熟技术的自动化执行过程高水平运动员大赛中的过度意识控制,会引起关注过度和努力过度,进而使自动化动作执行过程受阻,最终导致发挥失准王进的系列研究清楚地说明了其中的机制,在比赛的关键时刻,运动员在压力下做出的刻意关注和过度努力,常会产生过犹不及的后果而流畅状态理论则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立足于诠释运动员大赛中最佳竞技状态的原因流畅状态( flow) 是一种自然发生的完全投入的自我享受的特殊状态人们在各类活动中,如旅游艺术创作工作运动活动等等,都可能产生这种愉快体验或高峰体验流畅状态包括以下9 个特征:

( 1) 要求在挑战与技能之间取得平衡;

( 2) 行为与意识的融合( 自主感与自发感) ;

( 3) 明确的目标;

( 4) 清晰的反馈;

( 5) 对所用技能的完全关注;

( 6) 不需努力处于控制中的控制感( 控制的矛盾) ;

( 7) 自我意识消失( 与活动成为一体) ;

( 8) 时间意识消失;

( 9) 自含目的体验( 即专注在活动本身而不考虑活动的社会意义的体验,是以上8 个方面的最终结果)

显而易见,流畅是一种最佳体验或高峰体验在人们从事的所有活动中,体育运动活动最容易产生流畅体验研究表明,流畅与最佳运动表现密切相关例如,胡咏梅等对棒垒球运动员的研究发现,当年棒球联赛中成绩最差的两个队在流畅状态主要特征指标上得分最低; 相比而言,成绩排名在前3 位的天津北京和广东队的得分均较高这提示,运动员流畅状态的主要特征与比赛成绩高度相关此外,参与研究的9 支棒球队运动员流畅状态的得分与其在九运会预赛中取得的比赛成绩高度相关流畅状态研究对教练员运动员最重要的应用提示是: 比赛中必须降低自我意识,关注操作过程,自然而然发挥

5 心理疲劳与运动训练

竞技体育以目标简单而明确竞争直接且激烈为特点,运动员训练过程的单调和艰苦,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疲劳及恢复问题由此而生张力为将疲劳做2( 心理生理) * 2( 短期长期) 的区分,即短期心理疲劳短期生理疲劳长期心理疲劳长期生理疲劳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是长期心理疲劳问题,其主要表现是: ( 1) 训练兴趣动机下降,情绪低沉甚至感到抑郁,( 2) 过早退役影响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类,外部因素如训练计划运动队管理方式社会支持退役困扰等是运动员心理疲劳的重要原因

西方学界对工业医护教育等行业的心理疲劳早有研究,称作心理耗竭( burnout) 职业倦怠或工作倦怠( job burnout) ,用于描述长期处于高压力工作环境下所造成的心理资源耗竭现象Mas lash Jackson 将心理耗竭分解为3 个维度: 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丧失个人成就感在此基础上,aedeke Smith 将运动性心理疲劳分解为相似但有所不同的3 个维度: 情绪体力耗竭成就感降低和对运动的消极评价张力为等人认为,运动性心理疲劳是运动员在应对压力时,心理资源及生理资源被不断消耗而没有得到及时补充时所出现的心理机能无法维持原有心理活动水平即心理机能下降的现象,具体表现在情绪维度认知维度动力维度行为维度和生理维度的改变上运动性心理疲劳与生理疲劳一样,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机能重建功能,如果应对得当,可使运动员更好地应对训练比赛中的各种压力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发展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调节和控制,最终可能导致心理耗竭林岭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心理疲劳最明显的症状为厌倦训练,运动员有时经常或总是出现此症状的百分比为84%运动性心理疲劳的成因可以概括为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两大方面林岭的调查研究还发现,外源性的训练因素和管理因素是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最重要原因张力为赵茜对208 名执教时间自5 年到35年不等的教练员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在构成教练员心理疲劳的三因素中,情绪体力耗竭得分高于成就感降低得分,成就感降低得分高于对运动的消极评价得分这提示,教练员的心理疲劳更多地表现在情绪和体力耗竭的主观感受上相对而言,教练员对运动的消极评价不甚明显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常用测量方法是自陈报告,如运动员心理疲劳问卷》。脑波超慢涨落技术也被用于运动性心理疲劳的诊断,研究者也尝试用EP 检测和评价心理疲劳林岭的研究发现,中枢疲劳指数ET 25 以上的4 名运动员,其EP P300 波幅均有较为明显的下降,而且在3 个测量部位都有程度不同的下降孙锦绣张力为的研究发现,完成情绪刺激分类任务( 而不是认知刺激分类任务) 过程中判断消极和中性图片时,运动员心理疲劳组和运动员对照组的LPC( 400600ms) 平均幅值在不同脑区具有可靠差异这提示,运动性心理疲劳更多地是情绪指向反应而不是认知指向反应

关 于心理疲劳的恢复, Jouper 等对1 名高水平射击运动员进行了个案干预,研究中采用气功练习及正念练习作为心理疲劳的恢复手段该运动员共进行了为期20 周的正念训练及两种气功训练,期间每周对运动员进行锻炼行为应激水平力量以及注意集中能力的测试,1a 后进行心理疲劳问卷测试6 周训练后该运动员在精力力量及注意集中能力上均恢复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心理疲劳问卷的测试结果显示,情绪/体力耗竭感以及成就感方面均已得到恢复,但低自我评价未完全恢复

6 小结

总的来说,在竞技运动领域,运动心理学家最关注的问题有三个: 运动员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 运动员心理状态的监测和评价; 运动员心理调节能力的提高在第一个问题上,运动心理学在运动员认知特征方面的研究进展明显,发现了运动员注意决策等高级认知活动的一些特殊性,但在运动员人格特征研究方面的进展不大在第二个问题上,采用生理指标监测运动员中枢神经机能的研究有所增加,受到重视魏高峡等人认为21世纪中国运动心理学的新方向为运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在第三个问题上,运动心理学研究成果较多,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明显进展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095]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58]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90]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5]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4]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熊四海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