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创新性实验层次
创新性实验层次是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中的最高一层。不同于其他两个层次, 这一层次的实验训练并不针对所有学生开设, 而是瞄着那些有志于科学研究、具有科研动力和兴趣的学生们, 为他们提供接触前沿科学问题研究、学习掌握最新研究技术和仪器设备使用的机会, 并为此后在研究生阶段的探索性、自主性学习做好准备。
和综合性实验层次的训练类似, 创新性实验层次的教学内容也强调以科学问题为核心, 综合多种基本研究技术对科学问题进行回答。但是由于综合性实验面向所有学生开放, 只不过不同学生会选择不同的综合性实验训练模块; 因此, 综合性实验层次主要包含了那些实验结果预期明确、可重复性高的前人经典研究。而创新性实验层次从一开始就贯彻实验的设计思想及实验的探索性, 其目在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开展创新性研究的意识及能力; 因此该层次实验训练的核心, 主要来自于当下正在进行的各类科研项目, 包括教师承担的课题和学生自主申请的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创新性实验层次训练的另一大特点, 在于其将科研导师制度贯彻到实验实践课程中, 在“师徒制” 的学术讨论和科学探索模式下, 给学生和导师以极大的自主性。
在创新性实验层次, 主要的教学训练思路是:
在学生具备基本实验技术并能综合应用的基础上,以创新性课程为平台, 以导师制为保障, 激发和培养学生开展创新性研究的意识及能力。创新性实验课程模块的开设, 将根据教师和学生所申请承担的实际科研项目进行动态调整。在每个模块的学习中,学生都应自行查阅有关资料、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拟订具体实验步骤, 并在同科研导师的充分讨论之后, 自主完成整个实验研究。通过这些举措, 创新性实验层次将实现实验教学与科研的接轨, 培养学生提出有新意的问题和开展创造性研究的能力。
3 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视野下的课程和评价规划
旧有的心理学实验教学训练, 主要分散在部分零散的课程中, 且不同课程之间的实践训练又存在部分交叉重合之处。例如, 实验心理学的配套实验主要针对一些最基本的实验技能进行训练, 其中也涉及到小部分经典实验研究的再现; 心理测量课程有时会要求学生完成问卷编制或量表修订任务; 而部分教师在认知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课程中也配套了部分课外实验实践, 其中主要是对经典研究的复现, 或是涉及到对某些理论或假设在实验情境下的检验。而在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的框架下, 为了妥善贯彻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训练,有必要重新梳理和规划与实验教学相关的课程体系, 其中也包括了相应课程的评价制度。
在本文中, 我们规划了一套“以专业基础训练为核心, 以培养创新型高水平人才为目的, 将科研成果渗透到基础教学中” 为根本理念的实验实践课程及评价系统。其重点包括:
3.1 基本方法类课程的升级
研究方法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工具和手段。我们本着“早、新、熟” 的原则, 使学生较早的熟悉并掌握各种心理学研究方法。通过对传统的方法类课程进行升级, 将这些课程与基础性实验层次的训练目标相结合。根据基础性实验训练的内涵和要求, 目前已开设的此类课程主要集中在基础必修课类别中。如“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学”、“实验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方法( 实验设计) ” 、“心理学研究方法( 应用研讨)”、“心理学实验实践”、“心理学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 等课程, 均在修订后的课程目标中规划了相应的基础实验研究或实践技能目标, 同时在课程教学中安排相应的实践环节。
3.2 新设实验技术基础课程
我们建议在设置基础课程体系的同时, 以实验技术为主线, 设置相应的基础性实验, 改变以前实验课完全依附于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对部分重要的基础性实验技能, 可以独立设课, 注重培养学生心理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基于目前的探讨, 举例来说, 可以考虑设置的专门实验技术基础课程包括:“SPSS 应用” 、“ Matlab 应用” 、“ 质性研究” 、“眼动追踪技术及数据分析”、“ERP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等。
3.3 专业选修课程的实践模块
在这一部分, 我们提出的规划是: 各类专业选修课程均提名了对理解本课程相关领域发展特别重要的一系列经典实验研究。随后, 这些实验研究被划分为多个平行的实践模块, 并与相应的选修课程形成“多对一” 的映射关系, 由此形成了综合性实验层次教学训练的主干部分。学生一旦选修某一门专业选修课, 就必须在课程学习期间选择该课程下辖的一个或多个(取决于课程要求) 实践模块, 完成对应的综合性实验训练。这一课程设置允许我们在基础性实验训练基本完成的前提下, 适时地结合专业课程学习, 把实验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将知识和实验技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上, 并给他们留出适当的自主选择权, 最终培养学生串联多种实验技术、以及结合实验研究逻辑理解具体专业问题的能力。
3.4 心理学研讨与实践前沿课程
“心理学研讨与实践” 是为创新性实验层次的教学训练而设立的一组课程。从课程设置的角度,使用小班讨论课形式, 课程内容实际上就是要求创新性实验的科研导师指导学生完成较为完整的科研全过程。为了匹配创新性实验层次的要求, 这部分课程仅对部分前期成绩考核优良的学生开放选修,并实行师生双向互选制度。而在课程评价领域, 心理学研讨与实践课程也作出了突破。对学生的评价采取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以过程评价为主的策略。学生在自主科学研究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得到过程性的评分, 同时对最终科研成果的要求只做参考性规定。
4 小结
在本文中, 作者介绍了一套多层次心理学实验教学体系, 在纵向上梳理了心理学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性实验技能、应该有选择重点加深把握的综合性实验研究技能, 以及对未来研究型人才提出要求的创新性实验研究能力, 构建了由三个层次实验训练所组成的综合实验教学训练体系。同时,就多层次心理学实验教学体系如何在具体实践方面展开, 作者也对配套的教学改革和制度创新进行了讨论和建议。对传统课程体系的升级、重组和扩展, 使得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均能与课程教学形成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而评价体系的多元化, 也助力了培养心理学高端创新人才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