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中医心理治疗 第一节 中医心理学概述 |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5 21:41:35  |
|
2.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最基本的理论,它贯穿于整个中医学中。它是多层次、多角度的一种认识方法,从小至大可以有无穷的演绎。《素问·阴阳离合论》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阴阳之数虽可无限地计算,然其要约为一。张景岳注:“谓阴阳之道,合之则一。”这个“一”即是万事万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整体而观合之则一,即是“易”所谓“太一”。祖国医学强调“形神合一”,“形神一体”,“形与神俱”,“形神相即”。在内,心身是统一的整体;在外,“人神”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这种整体的认识又常常以阴阳的离合、消长、推移、互根、转化等法则去讨论。对于心理现象的认识也基于此,故中医心理学首先以阴阳整体立论,它不仅贯穿于对心身发展的认识和医事的各个环节,也贯穿于心主神明论、五脏情志论及七情学说等中医心理学各种基本理论之中。
中医学认为:人的精神充沛,心理活动正常是机体阴阳协调的综合体现。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相反,阴阳失调则形病及神,或形志并病为各种心身疾病。
五行学说之所以引进医学,其关键不在这五种物质的本身,而在于它们的不同属性和相生相克的关系。根据《内经》的记载,世间各种事物,包括四季气候变化,人的生理、病理乃至精神情志状态,都可以拿五行相配。
3.七情学说
七情学说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也是中医心理学的重要内容,有着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意义。它是祖国医学对医学心理学思想一个独有见地的命题,纵观世界医学心理学发展史,不曾见像七情学说这样源远流长自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体系的学说。
(二)中医心理学独有的特点
1.传统性
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去认识人的正常心理现象,是祖国医学研究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防治规律的基础。
近年来,对中医经典著作进行整理,其中七情学说约20万字,心理治疗医案400~600例,针药疗心病的医案6000~10000例。这些可贵的财富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进行系统地发掘整理。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古人的认识水平、思辨方法上,而应该在现代的认识高度上展开新的研究,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2.边缘性
中医心理学属于中医学的分支学科,是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是中医科学与心理科学发展到当今水平而互相渗透、互相结合的产物。
中医心理学对于心理学来说,是一门具有较多特殊性的分支学科。而中医心理学源于中国古代,集中体现了我国传统思想对人的心理现象的观察方法和理论,尽管在许多方面它与现代心理学的认识相吻合,但在许多方面却又独具特色,与现代心理学的认识不尽相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
上一篇文章: 第十五章第五节简要评价
下一篇文章: 第十六章第二节 中医心理病机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