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来访者问题的评估与分析 |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2 18:02:51  |
|
后来许多行为学者开始认识到,直接学习(学习者对刺激作出反应并给予直接强化而完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的学习)并不是获得新行为的惟一途径,班杜拉(A.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许多复杂的行为都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学习者无须事事通过亲身接受外来的直接强化进行学习,而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替代性地得到强化。他通过研究证实,恐惧反应、攻击行为等适应不良行为均可通过观察学习而习得和消除。为了支持这种论点,一些学者特别提到疑病症儿童往往来自具有特别关注疾病的家庭背景。沿这条途径寻求来访者问题产生的原因,就要重视环境因素对来访者心理与行为产生的影响作用,不仅要了解来访者个人生活史,还要了解其生活环境,包括微观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居住社区环境)和宏观社会环境。
(三)人本主义途径
这条途径是依据有关心理障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而提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马斯洛(A. H. Maslow)提出“需要层次论”和“自我实现论”,认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每一时刻最占优势的需要支配着一个人的意识,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为组织人的行为的核心力量。他认为,不重要的愿望遭受挫折不会产生心理病理方面的后果,冲突和挫折未必是致病之因,只有当它威胁和挫伤基本需要,或者威胁和挫伤与基本需要密切有关的部分需要时,才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为致病之因。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
|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
上一篇文章: “让懦弱的念头都滚出去!”
下一篇文章: 沉思是制造伟大事物的摇篮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