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阶段是学生“三观”和心理健康形成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教育,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同时也要遵循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目标教育的重要步骤,健康目标是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掌握人际交往技能,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做身心健康的人。但是很多学生在健康目标完成的不是很好。近年来,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自杀身亡的报道不断出现,这就对学生心理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对策
高校中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或选修课,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同时也要通过新生心理测试、个体咨询、心理健康讲座、QQ 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这也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是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工作,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心理需求及感兴趣的心理问题,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其次,可以让学生在完善自己心理品质的同时 , 纠正同学的心理偏差 , 从而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 收到自我心理咨询训练的效果。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也需要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针对新生,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教育和文明实践活动,让新生尽快熟悉学习生活环境。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对于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友谊和心理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的价值。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成长及成才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因此,在高校培养学生知识理论教育的同时,应当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本身的学习、课余生活和身心的全面提高 , 而且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进步。面对大学生出现的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及国家发展的需要,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回馈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