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群体有着共同的生活环境与相似的学习和求职压力,他们在心理特征上有着共同的特点,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也有其特征性表现。
段涛、郑奎调查显示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特征为适应能力差、过分依恋,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孤独、焦虑,家庭贫困引起自卑、孤僻、情感焦虑与自卑。贺睿、刘晗等提出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是认知能力发展与自我概念增强的不协调;性意识的发展与缺乏异性之间的交往技巧;个人的实践能力不足与社会需求迫切的矛盾等特点。尚洪娟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情绪障碍主要有自卑、焦虑、抑郁、愤怒等情绪。原玲玲提出大学生的,合理困惑主要缘自于自身个性特征、认知偏差、性意识困惑引起的障碍及多种文化撞击带来的困惑、就业方面带来的压力和来自学习与生活过程的困惑与压力。目前90后青年即将成为大学生的主力军,由于生长在社会的转型期,接受的信息更为广泛,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高于我国常模。90后大学生生活的环境与以往任何一代都有区别,所以他们肯定带有自身的特点。
张宝君总结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行为上表现出很高的自主性,渴望独立但依赖性强,抗挫能力差;情感强烈,外显而又张扬,但深度不够,具有情绪心境化,隐蔽性差的特点;思维前卫、观念超前、“世故圆滑”,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讨论问题时观点深刻、逻辑严密,善于表达;善恶分明但有时善恶不分,他们敢爱敢恨,果敢直接,但却是无法真正判断是非对错,经常是错号入座。大学校园里还有一个群体是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高校贫困生由于大多来自农村,由于上大学前后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别,使这一特殊群体更易产生心理问题。仇宝山、高磊利用SCL一9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调查天津医科大学在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与非贫困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非贫困生,两组在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应用上均有差异,说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田秀荣总结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为:自我封闭、自卑感强、敏感、多疑、抑郁、焦虑、消极与偏执。这与石昌远、聂国东仁洲对大学贫困生心理特点分析相同。
综合各种研究调查结果,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在认知方面存在着对当前现状的不恰当的看法与观念,在情绪方面存在着焦虑、抑郁等症状,在行为方面具有我行我素、自我中心等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