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心理 - 大学生
    发表日期:2012年4月30日 编辑:shphao 有4097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大学生睡眠质量报告

这份大学生睡眠质量报告与刘贤臣1996年的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结果相比,本研究被试的睡眠问题发生率略低,这一现象表明,睡眠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较为普遍,近十多年来没有明显下降趋势;而 PSQI 均分则显著低于前人的研究,说明本次调查中大学生睡眠问题的严重程31度略轻。这样的情况的出现,与扬州大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所采取的举措不无关系,近年来,随着发展的需要,心理访谈室在各校区相继成立,各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公共课程的设置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专栏的宣传等举措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然而睡眠的影响因素纷繁复杂,要想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则任重而道远。

在刘贤臣的调查中,男女生睡眠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本研究中的结果为男女生的睡眠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调查时间有关,毕竟前者的调查是在十三年前,但与张林2006 年以相同的调查工具得出的结果一致。此结果也可能与扬州大学统一作息时间的规章制度有关,学校在相同的时间段熄灯休息可能会导致男、女生的生活起居规律趋于一致,而不表现出睡眠状况的差异。从 PSQI 各因子的均分来看,处于前三位的分别为:处于首位的是日间功能障碍(1.52±0.90),说明大学生的睡眠问题首先导会致其白天学习与活动功能的下降,表现为感到倦怠且做事情精力不足;第二为睡眠障碍(0.95±0.50),主要涉及易醒或早醒、夜间去厕所、呼吸不畅、咳嗽或鼾声高、感觉冷或热、做噩梦、疼痛等影响睡眠的因素,这些因素可归为客观与主观因素两类,大学生住集体宿舍,相互之间的影响可以说是良好睡眠的一大障碍,其次是个体自身的生理因素会导致睡眠障碍;第三为入睡时间(0.91±0.80),睡眠时间反映的是从上床准备睡觉到入睡的时间,这段时间延长说明许多学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入睡,其影响因素也主客观两方面,客观因素为舍友的干扰,主观因素为个体自身情绪、认知等心理活动使入睡时间延长,反映出在大学生的主观意识当中床与睡眠之间的联系已经淡化。

总体上来看,睡眠质量最差的为二、三年级被试,其次为一年级和研究生被试,最好的为四年级被试。由于问卷是在下半学期发放,此时二、三年级被试正面临由低年级转向高年级的过渡时期,可能更能明显感受到来自学习、实习、就业以及考研等方面的压力,因此表现出比其他年级更多的睡眠问题;一年级被试经过半学期的适应期,其生活、学习方式改变造成的压力有所缓解,而生活、学习本身形成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年级学生的睡眠状况,研究生被试的睡32眠问题则可能与其自主安排作息时间和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上网查资料、看新闻有关;睡眠质量最好的为四年级被试,在此期间,未来的工作、学习方向基本确定,因而四年级被试面临的压力最少。因此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应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尤其关注处于过渡阶段学生心理变化的协调、干预工作,以使他们能够顺利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与生活中。

不同学科性质的学生的睡眠质量存在显著性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理、工科被试的睡眠质量较差,且相互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文科被试的睡眠较好,其与理、工科被试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与各学科特点及课程设置有关,理工科学生的课程相对较多、功课较紧,面临的学习压力较大,同时可能由于人文知识掌握较少,自我调节的能力相对较差,而文科的学生相对学业压力较小,由于吸收人文知识的机会较多,自我调节的能力较强。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4230]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2334]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823]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317]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3111]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