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同学还是应该及时治疗,不要党得不好意思,心理疾病和身体的疾病一样,身体哪部分出现了故障就需要治疗,不能讳疾忌医,另一方面,家长也要狠下心,在当事人不情愿的情况下,就是采取“暴力”手段也要把人“关”进医院封闭治疗。一般来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可以有以下几种应对措施:
(1)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最根本的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心理发展始终保持正确方向,并为之不断提供动力。
(2)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新闻、出版、各类网站等方面要坚持弘扬主旋律,把握正确导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3)目前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家长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一方面,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的生活问题仍然需要父母的支持。另一方面,多数大学生仍然将家庭作为自己情感的“避风港” ,一旦出现了不适或者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们会首先想到自己的父母。所以,学校应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建立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协作。
(4)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环境。各高校应普遍开设心理教育课,适当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其自我调适的心理能力。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 绝大部分有心理困惑的同学还不需要治疗,可能进行一些心理疏导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了。在大学里,一般都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同时,与学生走得最近的辅导员和班主任也越来越多地参加了心理辅导的培训课程,他们越来越具备了心理咨询者的一些特质:能从大学生立场看大学生世界;能以平等民主的方式接纳和关注大学生;运用非语言的工具表达对大学生的关心等等。还可以通过学生社团所办的报纸和刊物向学生宣传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特别是增设心理健康的选修课程和知识讲座,以丰富和拓展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可以开通校园心理网站,有针对性地向学生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心理保健方面的资汛。只有当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保健意识已经像生理卫生工作那样普及时,心理援助才能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