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健康,国际上有许多心理学家提出了众多的观点。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是: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社会适应、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应付方式。具体来说心理健康的含义是:身体健康,智力正常,人格健全,关系和谐,情绪健康,意志坚定,适应性强,适当效能,良好品德。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① 自卑心理。是指个人由于某些方面的缺陷或薄弱环节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状态。②孤独心理。是一种封闭、内向的性格障碍,是一种主观感受。③焦虑心理。是个体预料将来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危险出现而自觉难以应付时,由紧张、忧虑、烦恼、恐惧不安等感受交织而形成的复杂情绪状态。④苦闷心理。是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多种不良感受组成的一种心理压抑的情绪。
大学生种种心理健康问题与许多因素有关,形成因素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① 自身因素。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心理活动复杂多变,心理矛盾和冲突非常激烈,常处于情感的波涛之中,喜怒哀乐变化很快,富于冲动性和不稳定性,更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②社会因素。各种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意识形态、社会认识、社会态度等不可避免地冲击着学校这方净土。③家庭因素。大学生群体暴露出的心理问题很多是个体在所处的家庭环境、小学到高中所受的教育中积累潜伏下来的。就读大学对于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大学生而言是第一次独立地生活。在人际交往上可能过于自我,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不够;同时耐挫能力缺乏,虚荣心强烈,对一些细小问题无法进行冷静处理等等。④学校环境因素。校园文化是大学生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保持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
2 案例及分析
李某,男,l9岁,大专一年级学生。开学军训期间就与教官发生冲突,不愿继续军训,正常上课后,他又经常旷课迟到,上课戴着耳机,无缘无故傻笑,自言自语,还时常打断老师讲话。做自己的事情时完全无视他人的存在,造成严重影响。事情的发展情况一不符合他的心意就大发脾气,言语过激,骚扰他人。
从多次与他家人的沟通中得知,他的家庭条件很好,又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从小就是家里的中心,被全家人宠着,所以养成了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后来加上高考的失利,使他的心理倍受打击,一时之间接受不了,于是造成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困难。另外,第一次住宿,要自己照顾自己,要与家人以外的人相处,更容易造成不适应。
辅导教育及治疗过程简要概述如下三个阶段:
(1)初期,与他本人谈话沟通,试图了解他的想法,发现在他的心里完全只有他自己,完全不顾其他任何人的想法,包括父母。他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甚至没人特意给他课程表他就不知道去哪上课,于是笔者耐心教导,去他宿舍帮助他如何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还找到了他们班的学长(和李某是同乡,各方面都很优秀)经常和他沟通,谈心。当时有一定的成效,但仍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2)当出现他严重影响到他人的事件后,笔者意识到他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需要通过专业的疏导才可能有用,于是联系了学院的心理专家,并通过多次劝导,终于使李某同意去心理咨询。结果显示,问题比较严重,需要去医院进行专业治疗。在这段时期里,笔者通过多次与他家人沟通,双方交流看法,最终达成共识,由他家人带他去医院治疗。 (3)医院诊断显示,李某的心理有一定的问题,于是住院治疗,又在家调整了一段时间。销假时问~到李某如期报到,笔者明显感觉到他的变化,不管是自理能力还是与人交谈的态度语气都有很大的改善。后来由于学习拉了一大截,他决定休学一年,在这一年里他去相关专业的公司打工学习,还考了驾照,回来报到时根本看不出他曾经有过那么一段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