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专题 - 犯罪心理学
    发表日期:2011年9月25日 编辑:shphao 有14238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邪教信仰型罪犯的心理特征及原因

  1.邪教信仰型罪犯心理的偏执性特征。由于邪教信仰型罪犯对邪教的痴迷,因此他们的心理特征就集中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偏执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歪曲的社会认知特征。邪教信仰型罪犯对邪教教主和邪教产生了极强的盲目祟信和精神依赖。这就导致他们社会认知的歪曲性特征,主要是不同程度的认知陈碍:一是认知选择性偏离,认知的绝对化、片面化、极端化等。二是反社会意识,即与我国社会主义所倡导的思想体系相背离,与正常的社会生活相对立,以极端个人主义为核心的各种错误观念。这样就使他们不能全面、深刻、正确地认识社会上一些复杂的现象,看不到社会的主流,对社会和政府不满,尤其对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没有全面地分析。所以,当某些个人利益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害时,便会产生挫折感,从而心理严重地失街,实施了危害国家安全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

    (2)失真、虚幻的自我意识特征。邪教信仰型罪犯在邪教教主惊人的暗示和诱导下产生了幻觉,主要是幻视、幻听。使他们自以为看到了天物,看到了其他星球,所以产生了失真、虚幻的自我意识:他们狂妄自大、自我评价极高,自认为邪教是宇宙的唯一真理,自己掌握了这种“宇宙真理”,因而高人一等,正常人很难与他们沟通;他们认为自己“忧国忧民”,具有“扭转乾坤”、“改变社会”的能力,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这种失真、虚幻的自我意识,严重影响着他们的服刑态度:一是影响着他们对别人的态度。“自命清高”,瞧不起干警和其他类型的服刑人员。二是使他们不认罪、不服判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听不进去批邪教的言论。认为有朝一日总能翻案,自己定能出人头地。

    (3)为求“圆满”导致自私、无情、残忍的反社会性情感特征。邪教型罪犯为了达到所谓“圆满”的境界,按照邪教教主的话去做,去修心性、去掉执著心、去掉人的各种欲望,包括七倩六欲。他们为了修炼邪教、抛弃了名、利、情,置荣誉、亲友于不顾,甚至亲手杀死自己的亲人。他们除了执迷地信仰邪教外,对一切都冷漠无情。他们嘴里说的是“真善忍”,实际上真正关心和爱护的只是他们自己的所谓的“圆满”,他们追求的解脱也只是他们自己的解脱。他们这种由于对邪教的痴迷而产生的自私、无情、冷酷的情感阻碍正确的认知、意志和行为;使他们完全失去了人性。这实质上反映了一种反人类、反社会的情感特征。

    (4)漠视处罚与教育,以消极抵抗对待服刑的顽固性偌误意志特征。由于对邪教的痴迷,所以邪教信仰型罪犯用邪教教义看待和解释一切事物。对待服刑也如此,即以反常规的思维方式和顽固的错误意志漠视处罚与教育,对服刑消极对抗。具体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其一、把服刑视为经历磨难的英雄行为。他们认为服刑是“师傅”的文排,是“考试”、“过关”,可以上层次,早日修成正果。也有的认为监狱是尼姑淹、和尚庙,是老师安排进来的,要他们抛开人世问的名、利、情,在这里静心修炼,早日圆满;甚至有一些人把服刑看成是一种英雄行为.是为护法而牺牲自己.是大公无私,消除业力,走向“圆满”。

    其二,以消极抵抗对待正面教育。邪教服别人员不仅不怕处罚,面且拒绝正面教台。由于他们认知障碍,造成他们思维很偏执。因此,对干教育置之不理,以消极抵抗对待。

    (5)转化艰难的多样性特征。邪教信仰型罪犯的心理转化很艰难、呈多样性特征,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现:

    其一,顽固不化型。这类罪犯顽因坚持自己对邪教的偏檄治仰,及至公开对抗管教。

    其二,矛盾反复型。这类罪犯入监后,经过于管的精心教行后,意识别邪教的一些危害.想停止练功。但同时他们又惧怕一旦转化,就会被邪教教士看作是“破坏邪教教义的叛徒”,担心“形神俱灭”的报应:所以,时常矛盾反复、变化无常。

其三,等待观望型。这类罪犯入监后表现得比较平静,处于观望阶段。他们一方面观望其他邪教服刑人员的表现,另一方面观望干警对他们的东度。就是迟迟下不了转化的决心。           

其四,态度缓和型。这种罪犯是受邪教教主那套“练功包治百病”的歪理邪说影响下加入练功行列来的,可他们练功后病痛也没见得好转。因此入监后,他们在干警的精心教育和说服下,对自己以前的错误行为有了一定的认识,出现了悔恨的表现,态度缓和,并写了“悔恨书”、“保证书”、“决裂书”,接至许多人写了揭批邪教教主骗人把戏的材料。不仅自己积极认罪、接受改造,而且对其他服刑的邪教信仰型罪犯做思想工作,也使他们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错误后及时转化,接受教育改造。但这种类型很少。离开改造场所后还能重倒覆撤。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093]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52]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89]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4]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4]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