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除与他们心理素质有关之外,还与他们所处的环境分不开。归纳起来,可以从三个方面予以分析考虑。
1、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环境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外在因素。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多元化的今天,一方面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涌现的新事物、新思想、新潮流,给原有的传统的、稳定的价值体系很大的冲击和受社会上权钱交易的泛化,职业道德的败坏等不正之风的严重影响:另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在这些情况下,没有主体的社会信仰标准和自我观念又尚不定型的大学生们惴惴不安,他们激动而彷徨,并由此产生了道德困惑、认知失调和心态失衡,成为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诱因。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滞后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一直围绕着高考的指挥棒运转,使得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把目光死死地盯住学生的分数,而忽略了对他们身心健康的重视,仅有几堂思想教育课也由于缺乏效果而流于形式。因此,当他们需要独立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时,必然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到了大学后,大家又普遍把高等教育作为大学生未来走向社会的准备,专业设置基本上是围绕着将来的就业而进行的。因此对学生的思想、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一直都是高校的弱项,学校对学生心理问题发现慢,工作滞后,从而使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加重,甚至向周围蔓延。
3、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较弱现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较差。面对越来越大的现实压力和精神负担,任何一次小小的挫折或困难都有可能把他们压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思维模式单~。由于围绕着高考和就业运转的教育模式以及在父母的大包大揽中成长起来,使得他们思维模式单一,缺乏应对事物的能力,当需要独立面对许新问题时,他们常常会感到不知如何是好,结果或紧张、或恐惧、或逃避,当实际问题无法解决时,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②情绪容易失控。大学生阶段正处于人的思想情感发展和丰富的一个重要时期,情绪变化很快,很敏感,且对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较差。因此,当他们遇到情绪波动时,往往很难控制,并由此影响到学习和生活非常容易受情绪的左右。③心理承受力弱。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从小到大一直都是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很少遇到什么大的打击,即使生活艰难,这种艰难也有父母、家人在承担,他们对此并没有切身的体会。上大学后,一旦遇到实际困难和问题时,在遭遇挫折和打击时,他们的心理意志就出现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