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心理 - 大学生
    发表日期:2010年12月1日 编辑:shphao 有2310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贫困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方法探讨

贫困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方法探讨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预防学生伤害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指出要抓紧进行设立心理健康档案试点等。笔者认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预防性心理教育的模式,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学习的基本保障。又是一个人健康成长成才的基础。高校扩招之后大学生数量激增.其中有很多的贫困生,不希望出现象马加爵、张超之类的贫困大学生犯罪的的现象。特别就要重视贫困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屯。

一、深入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障碍:

1、学习

学习是贫困大学生的首要任务,他们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有希望找到个很好的工作来改变贫困的家境。但一些学生因为对大学学习的不正确认识或者无法适应大学自主式学习的模式。还有心理压力太大容易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导致学业无法正常完成。尤其是在理科专业更为突出。

2、经济负担

贫踊大学生的经济支出包括学费、生活费和学习资料等费用.同时也包括一些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的费用。这些经济支出加起来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是个很大的负担。这些都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如果调节不当易产生心理问题。尤其在恋爱过程中,很多贫困大学生的经济窘境就更是无处遁形了。

3、情感问题

大学生情感问题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这里特别提到是贫困大学生何智慧的情感问题,也包括其家庭成员、同学、朋友甚至是师生间的情感问题。因一个人的情感蹦素是多方位的.受到的影响也不会是单一的。在笔者接触过的有心理问题的贫困学生中以七提到的几点一般郡是综合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最终导致学生无法自我释怀,产生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有的甚至有很极端的行为产生。

4、人际交往问题

人际交往是保障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即将步人社会的准社会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已经逐渐趋子成人化。而贫困大学生学牛又来自贫困的生活环境,接受的家庭教育等又各不相同,加E人的个性上的差异等情况。在交往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不被及时发现或者适当的自我释放.很容易造成人际交往困难,让学生产生自我否定或者自我怀疑的心理状况。在高校中的贫困生,他们出生贫寒,于是思想上极度自卑,不愿提起自己的身世,不愿接近其他人,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敢与别人攀比。这类学生往往十分敏感,也很容易产生冈达不到目的而产生的报复心理。例如云南大学马加爵杀死自己的室友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还有一些贫困大学生在感情上受到挫折。于是一蹶不振,甚至选择自杀。

5、择业的问题

大四的学生面临着人生的一重大抉择——就业。由于高校的扩招,大学教育越来越普及,社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工作分配制”、“铁饭碗”早已是很久远的事情。许多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为丁作无着落丽心急如焚。在工作与考研之问抉择.这让贫困大学生们背负着沉重的压力,不免让他们产生不良、不满的情绪。据调查,近年来。在高校中屡屡出现贫困大学生所做的一些不良行为。河北某高校一女生从12层的高楼上跳下,她在遗书中写到’家里本来就贫困小堪.刚刚又遭遇极大变故。自己不能担负起振兴家庭的责任.所以只有以死来求解脱。另一位已顺利与用人单位签下合约的毕业生.仅仅因为“单相思”,在吃安眠药自杀未遂的情况下,再次在家里偷偷喝下了农药,绝然走上了不归路。还有“清华大学博士生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砷中毒事件”等,这些都出自贫困大学生——天之骄子之手,着实让人感叹和心寒。这些事例值得我们引起高度的重视与深深地思考。“窥一斑而略知全豹”。从这些活生生的例子中足可以看出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必须加强贫困大学生的心里健康教育,在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建立贫困大学生心理档案是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环节。

二、建立贫困大学生心理档案的意

l、有利于客观、系统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傲到因材施教。心理档案是对个体心理生活历程、心理特点、心理健康咨询等情况的较全面的记录。在认识学生之前。教师通过浏览研究他们的-tl,理档案,就町以迅速地了解他们。有针对位地进行辅导:反之若缺乏学生心理档案.辅导老师就需花更多的时间了廨学生。因此,建立贫困大学生心理档案是高校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依据,有利于高校辅导老师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动态。

2、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充分发挥潜能、完善个性。由于自我认识的局限,个人通常很难全面、正确地认识与评价自我,尤其是当代贫困大学生,由于角色的限制,自卑与自负同时并存。自我认识与评价难免会失之偏颇。而贫困大学生心理档案记录了不同时期学生各项心理测试数据及其评价。可以说它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历史记载。因此建立贫困大学生心理档案,可使学生全面地、正确地认识自我,预防心理疾病,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善自我个性。

3、为高校心理健康研究提供大量

的、客观的第一手材料。大学生心理档案是通过对学生心理素质的伞面普查与诊断而建市起来的。冈此通过贫困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我们不仅会得知每一个贫困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而且还会总结出贫困大学生群体在心理健康中存在的问题f如人际关系障碍、对新环境适应不良、缺乏自信)等。以及他们在人格特征、气质类型、智力等级、需要层次等方面的分布特点。这就为高校,理健康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客观的第一手材料,有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T作的进一步歼展。

三、大学生心理档案的收集范围

心理档案的项目。是指能从中全面揭示或r解到的有关学生心理状况、心理特点等的材料。我们本着既能伞方位的反映学生的心理状况义少而精的原则.确立了我校贫困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亦即学生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年级、宿舍号及联系方式、身体健康状况,家中排行,近亲中有无精神方面病史等问题。大学生的家庭情况:如家庭成员结构,父母的职业,受教育程度。经济水平,对父母教育方式和家庭气氛的概要评价。本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二是反映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即学生的心理测试资料。最重要的是要收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测验情况,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l、人格测验如个性偏好测验,实质测验,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要用于诊断学生的性格特征。

2、能力测验。

3、情绪评论。

4、职业咨询测验。

5、《大学生健康调查表》和《精神症uPI状自评量表》--90。前者主要用于解了新生入学时的心理健康状况,后者主要用于测量学生的各种临床疾病。

6、《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或《卡特尔联合型智力测验》。主要用于测量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

7、《艾森克个性问卷》。主要用于诊断学生的气质特性及气质类型。

8、《爱德华个性偏好量表》。主要用于诊断学生的需要、兴趣等特点。

9、同时要收集的还有贫困大学生

对学校的综合印象:如录取的专业的满意程度及与自己的愿望的符合程度,大学生活与自己想象的符合程度.对大学集体的看法,大学生活最重要的是什么等,有无兴趣特长,『司情心强弱。

10、有关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自我

描述。主要包括:至今为止是否接受过心理卫生的咨询和治疗,烦恼、苦闷或想不开的的时候的解决方式.最近是否有什么烦恼,有无生活变故.负面情绪表现,心理创伤史,失眠情况,轻生意念,自我对身心健康状况的评价,以往接受咨询或治疗史.需要咨询的问题。心理咨询记录,咨询时间。主诉内容,观察印象,交流情况.心理问题的性质,疏导措施及效果评价,反馈信息。接待人员,其他情况如FI记、书信等。

四、心理档案的形式

心理档案的形式主要有文本式和电脑软件式。文本式又有档案袋和专项卡片两种方式。电脑软件的形式,可以减少差错,防止资料丢失.保证资料管理的准确规范、安全可靠,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两种档案形式结合起来运用。我校采用的主要是以电脑软件式为主,辅以文本式。

五、大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和使用的原则

l、保密性原则。档案的管理一定

要严格遵守保密性原则,要有专人进行管理.不得随意翻|'列泄漏学生的心理档案的内容。否则小但会对学生造成伤害.也会对整个心理建档工作及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工作带来极大影响。

2、教育性原则。对于数据的解释

要客观、不要随意下结论,要慎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带色眼镜看待有问题的学生或将学生的问题大加渲染。

3、动态性原则。学生心理档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档案,它反映了学生心理的成长轨迹,因此要加强跟踪研究。新生入学心理普查后,还有定期进行心理复测,进行跟踪研究,不断地充实新的材料,为预测提供依据,使工作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关注贫困大学生.建立心里档案是现在每个高校都应该正视的问题,希望我们能防患于末然.及早发现学生的不良情绪和障碍。让每一个学生都愉快度过大学时光。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4230]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2334]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823]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317]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3111]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