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集体,学生班集体一般都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对共同目的、任务的深刻认识。共同的目的、任务是集体统一行动并产生伟大力量的基础,群体成员都认识到这一共同目的不仅具有个人价值也具有社会价值,并认识到只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2)集体成员间相互友好。集体是在所属成员间相互友好的氛围中维持与发展的。一个组织良好的集体,其成员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团结友爱、平等互助。
(3)有合理的组织结构。集体刚开始形成时,成员之间的联系是松散的,但随着集体成员间相互作用的加强以及活动的开展,成员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会逐步发生变化,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组织结构。
(4)遵守集体规范。集体必须有一定的行为规范,而且还必须促使成员有遵守行为规范的压力,如舆论、惩罚等。
大学生班集体除具有上述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强制性。大学生来自四面八方,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个性特征。划分大学班级的依据,主要是根据学生的专业志愿和学习成绩,一般不考虑他们的情感需求和个性特点。而且,一旦确定,学生便不能随意脱离所在班级,即班级的全体成员与所在班级一般是同时存在、同时解散的。在班级存在期间,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班级的纪律和各种集体规范。从这个意义来讲,大学生参加哪一个班级不是自选的,而是强制的。
(2)同一性。在班集体中,虽然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但在年龄、生理发展水平以及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基本上是相同的。同一性决定了同学之间是彼此平等的关系,应当相互尊重、相互帮助。
(3)独立性。在大学里,教师在班集体中的作用比中学明显降低。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他们在多年的教育影响下不仅生理发展接近成熟,而且已掌握了比较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他们完全有能力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
(4)开放性。大学生班集体只是整个学校系统网络中的一部分,它与其它团体,如兄弟班级、党团支部、学生会、社团以及校外的单位等有广泛的接触和联系。中小学生的班集体虽然也不是孤立的,但他们的集体更多的还是指向于内部。大学生班集体对外联系的广泛性使大学生有机会接受来自社会的各种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