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的意识倾向的人生观, 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 ,有家庭的、学校的影响,也有社会的影响;有主观因素的作用,也有客观因素的作用下面我们着重分析一下影响人生 观形成的心理因素。
(一)对社会的认识
个体对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人生观形成的基础。如果一个人对于政治、经济、个人及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等一无所知那么,他就无法理解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人生观也就不可能产生和发展。而到了 青年初期,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到能够对社会问题、人生问题进行认识时,人生观也就产生了。并且,对社会认识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人生观的性质。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大学生对社会和人生问题的认识呢?
1、青年所参与的具体生活实践
青年最初认识社会和人生问题,往往受他的生活实践的影响一般说来,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家庭的经济状况,个体及其父母在社会中的地位,个体的升学、就业等,都影响着大学生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认识。此外,书籍、报刊、电影、电视、录相和计算机网络等对个体认识人生及社会问题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2、社会科学知识的多寡
人类发展的历史是人们千百年来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历史。社会科学知识是人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及人类历史经验的概括与总结。学习社会科学知识不仅使人从中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而且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及其代表人物的人生态度、人生道路,都可以为人们提供历史的借鉴。如果社会科学知识贫乏,人就难以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及其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特点,就难以确定个体在社会发展中的人生坐标。因此,丰富而系统的社会科学知识是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
3、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
青少年虽然已经具备了认识社会的条件,但是,要正确地认识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也并非易事。他们往往怀有一种幻想,以为社会的一切都应该是完美的,一旦发现并非如此,就容易感到不可理解,甚至产生错误的认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上还存在着许多矛盾。这些矛盾中,既有旧社会的残余,也有西方资产阶级思潮的冲击。大学生思维敏捷、求知欲强、喜欢探索,但他们又缺乏实践经验,政治上、心理上不够成熟,因而很容易受到各种矛盾中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社会发展史的教育和国情教育,使青少年学会辩证地历史地发展地看待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提高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这是青少年人生观教育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之一。
(二)情感
每个人的人生观总是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例如,正确的人生观具有高尚的情操,而错误的人生观往往具有满足个人私欲的低级情调。
一般说来,情感是伴随着认识而产生的。但是,当一个人对人生问题还没有深刻的认识之前,最初涉及的对人生问题的看法往往是由情感决定的。当外界事物总是引起人的喜悦、高兴、愉快等情绪体验时,就容易对各种事物和社会生活产生积极的反应,并从中唤起具有积极意义的认识,感到生活很有意义。相反,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体验到消极情绪的人,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由此可见,无论是肯定的人生体验还是否定的人生体验,对人生观的形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良好的情 感对个体生活意义的影响举足轻重,是人生观形成的支柱。
(三)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对事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内部尺度。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对 他人及社 会需要的满足,也就是人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为社会创造的价值爱因斯坦说过,“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可以说,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多、越大,他的社会价值就越高;反之,一个对社会不承担责任和义务、对社会没有贡献的人,也就是对社会没有价值的人。人的自我价值,是指个人对自身需要的满足。入通过自己的由于个人的行为和活动总是置身于行为和活动满足自己的需要社会之中,因而个人的自我价值归根到底是个人社会价值的个性体现,而不是游离于社会价值之外的自身价值。
(四)意志
人生观的形成要经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人生观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要求人们既不能沉湎于对“过去”的追悔,也不能醉心于对“未来”的遐想,而是要全面地科学地对待现实,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情。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必须经过长期的意志努力。因为人生观的形成并非 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人生观形成的历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这就需要人们利用坚定、刚毅、顽强、勇敢的意志品质,克服各种困难。只有在困难中锤炼出来的人生观念才能经得住实践的检验,才会成为人生的支因此,意志努力是构成正 确的人生 观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
对社会的认识是人生观形成的基础;情感是人生 观形成的内部支柱;价值观是决定人生观性质的关键 意志是人生 观形成与稳定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