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学生心理压力体验的因素主要有:
1、压力源的特点
如果压力源强度过大,出现频率过高,或者压力源是对个体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就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压力感,使他们经常处于疲惫阶段。
2、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1)生理状况。身体健康、精力旺盛的人比体弱多病的人能更好地面对压力源,产生良性反应。
(2)认知因素。压力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许多时候不在于压力源的强弱或种类,而在于个体对事件或环境的认识和评价。当个体面临压力情境时,如果能冷静地分析发生的一切,保持清醒的头脑,就不会引起高度的恶性反应;如果对情境予以夸大或作出消极的评价,就会引起不良的压力体验。比如,面对期末考试,水平完全相同的两个同学可能会持有不同的态度,其中一位同学认为自己平时学得还可以,只要肯努力,肯定会取得好成绩,这种良好的认知评价使其轻装上阵;而另一位同学总是把眼睛盯在自己的不足之处,缺乏自信心,顾虑重重,杞人忧天,结果被压力压垮,不能发挥应有的水平。
(3)气质类型。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对相同压力源所做出的反应也不一样。胆汁质的人精力旺盛、反应速度快、主动性强,但好冲动、好挑衅、脾气暴躁。他们对压力的适应能力比较好,一般能较好地处理所面临的压力情境,但由于好冲动、缺乏冷静,有时也会把事情搞糟,从而引来更大的压力。多血质的人有较强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反应敏捷,适应环境的能力强,所以对压力情境也能很快适应,但由于缺乏耐力和持久性,有时也容易半途而废。粘液质的人稳重踏实,有较强的韧性和自制力,所以对压力情境一般能冷静地做出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此种类型的人一般性格比较内向,内心的压力感不会轻易向外发泄,容易引起心理失调。抑郁质的人缺乏适应性和主动性,情绪容易波动,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优柔寡断,对压力情境往往作出消极的忍耐或让步。
(4)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个体过去所经历的挫折以及学校和家庭教育对个体的压力体验有较大影响。接受过良好教育,善于总结经验教训 的人往往对压力有较好的承受力;文化素养高的人对压力情境较易进行理智的分析,并予 以合理地解决,缓解压力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