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不并乐观,存在健康问题的大学生比重比较高。这是因为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各方面由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各种心理矛盾、冲突时有发生,加之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给他们带来的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强烈、更复杂的心理冲击,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导致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失衡状态。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不容乐观,大量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偏低
调查结果不尽一致,但是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形势比较严峻,因此必须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二)情绪困扰在大学生群体中比较普遍和突出
目前,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情绪适应不良”。这一方面是受他们所处的特定时期的情绪活动特点的影响,同时也受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如学习环境的改变,人际关系的紧张,学习上的压力,恋爱的挫折等,从而使他们产生了不良情绪或情绪障碍。
大量研究和统计结果表明,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等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的神经症在大学生心理疾病中占有很高的比例。
(三)大学生因心理障碍休学、退学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许多大学的休学、退学统计资料表明,因心理障碍或精神病导致的休学、退学人数在休学、退学总人数中占35%左右,并且呈上升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