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能力是人的认知能力的核心,因此,发展思维能力是开发大学生的认知潜能的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善于发现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使自己的思维积极地活动起来,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发现问题,带着疑问去学习。古人说:“学人不疑,是谓大病。”又说:“疑者不安于故,而大进于新者也。”意思是说,只有善于疑问的人,其学习才能常学常新可以说,疑问是破故求新的桥梁,是认识深化的阶梯。由不知到知,需疑问;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需疑问;由认识偏面到认识全面,亦需疑问。然而,发现问题决非轻而易举之事,善于发现问题,必须注意下述几点: 刻苦钻研,潜心于思。发现疑难问题是一个刻苦钻研的过程,必须充分发挥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②讲究方法。可采用发现法学习,致力于推陈出新,于平常之中发现异常,在无疑之处发现疑问。例如,每当学习一个结论时,就应当想一想,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思维方法?如果条件改变了,这个结论会发生什么变化?应该怎样纠正?经常如此锻炼自己,才有可能善于发现问题。
(二)丰富知识经验
知识和经验是人思维活动的基础。一个大学生在某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越丰富,技能技巧越熟练,思路就越灵活,判断就越准确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有利于思维活动中全面地看问题,抓住问题的本质和核心,以推知事物的发展情况。同时,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也是思维的重要方法。思维过程可以分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两个阶段,人们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有明确指向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也是自我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
(三)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思维的基本方法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等。要想筑起思维的大厦,必须掌握最基本的思维方法,练好思维的基本功。
1、分析和综合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若干部分、若干方面或若干属性。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各科属性联系起来,并组成一个整体。分析与综合是学习过程中经常运用的思维方式。如在语文学习中要多进行一些语法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分析、段落层次的划分及段意、中心思想的综合等;理化课上,要开动脑筋,认真观察分析理化现象,综合运用概念、定理解决问题,要遵循“综合一分析一综合”的思维程序。任何思维过程都是按照“综合一分析一综合”的程序进行的。
2、比较与归类
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各种对象和现象的个别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性加以对比,区分和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差异点及其关系。比较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在以下两个方面运用比较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比较知识的异同,克服知识的混淆。如“质量”与“重量”、“压力”与“压强”、“民族”与“种族”等异于混淆的概念,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认识清楚。②比较归类,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少同学整天埋头苦学,但仍如堕烟海,不能驾驭知识,究其原因,是不会把知识比较归类。知识之间、习题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区别。在学习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之后,应进行比较归类,把学过的知识整理一下:这些知识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些内容在知识上属于哪一类?在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上又属于哪一类?经过这么一番比较,就可以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分类,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3、抽象与概括
抽象就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属性提取出来,而舍去其非本质属性。概括就是把同类事物中抽取出来的本质属性联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例如,我们在理解“角”的概念时,通过比较各种大小不同的角,找出它们共同的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属性,这就是抽象。把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属性推广到其它事物上,这就是概括。抽象概括是思维过程的核心,是学生学习知识、理解教材的重要方法。要提高自己的抽象概括能力,必须做到:①理解新知识时,要运用抽象概括。一切科学的概念、原理、法则、公式等都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的反映,在学习和理解这些基本知识时,一定不亲自动脑抽象概括,只是生吞活剥,囫囵吞枣,学习效果不会好,②要及时小结,归纳概括。例如,学完思维能力也不能得到提高。光学后,应对各种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进行概括;学完热学后,应归纳概括各种放热现象。具体化和系统化有些学生把公式、定理、法则背得烂熟,但不会运用这些知识来说明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抽象概括与具体化还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具体化就是把抽象概括所获得的一般原理运用于实际,用实例来说明一般原理的过程。把所学的一般原理具体化是掌握知识的保证,也是克服死记硬背、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当我们学习了一般原理之后,要及时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特殊的问题。这样才能确切地把握知识,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系统化就是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性质的异同,把它们分门别类,构成一个体系。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使知识纳入一个广泛的知识的体系,既容易掌握,又便于使用。
(四)发展思维的基本品质
思维的基本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灵活性和思维的敏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