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会产生一些困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事业目标不明确,把目标与职业、事业混为一谈,错误地认为,有了职业,就等于有了事业。事实上,职业不等于目标,更不等于事业的成功。二是有些毕业生追求目标的倾向性存在偏颇,不能将外在目标与内在目标、间接目标与直接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目标困惑的调适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合理地确定目标。目标定得太低或太高,都不利于个人在社会中的成长。只有把现实的环境条件和个人的爱好、兴趣、能力等结合起来,确定的目标才能起到鞭策的作用。
其次,应注意将外在目标和内在目标相结合。外在目标即基层单位领导为毕业生设置的目标;内在目标即毕业生依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而为自己设置的目标。如果单纯追求外在目标,没有把外在目标内化为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被动地去完成领导下达的任务,就不会有持久的、强有力的动力,也很难在工作过程中体验到奋斗的欢乐和幸福。如果离开了外在目标追求内在目标,工作总未完成好,在职业岗位上就没有立足之地,更不能取得为实现内在目标而需要的单位支持和帮助。所以,毕业生应该在反复认识、对比选择的过程中,把外在要求与个人特点相结合,使外在目标转化为个人的内在目标,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
最后,应注意直接现实目标与间接长远目标相结合。直接现实目标即现阶段内可能实现的目标;间接长远目标即经过努力要实现的长远目标。如果单纯追求直接现实目标,陶醉于直接现实目标的实现,不思进取,就势必限制了个人的发展。如果只追求间接长远目标,对直接现实目标不屑一顾,就很容易恶化个人与他人和集体的关系,最后使间接长远目标变成空中楼阁。因此,要善于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