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和大学是两个不同的学习阶段,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大学是中学教育的发展和延续,中学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它们的共同之处就在于都是系统的、规范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学校教育。但是,作为大学生更应了解和把握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的不同特点,从而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它们的不同之处是:
首先,培养目的不同。中学学习的目的是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为进一步深造作好准备,同时也为从事生产劳动提供人力资源;大学则是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其次,教学内容不同。中学的内容重在基础,而且课程门数也少得多,主要有数、理、化、语、外、政、史、地、生等。而大学的内容宽、深、新。“宽”指所学的课程门数比中学要多5-6倍,一般达40门之多,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深”指内容比起中学要深得多,以数学为例,中学的数学多是常数数学,而大学的数学为变数数学;“新”指大学的学习要把握科技发展前沿的最新知识和最新成果。
再次,教学形式不同。由于大学的学习内容远比中学复杂得多,学习要求也高得多,因此,决定了大学的教育和学习形式也比中学要多。总的来讲,中学是封闭式教学,尤其是“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影响颇深,学生比较适应教师的“满堂灌”,学习依赖性强,习惯于死记硬背,学习比较被动和缺乏自主性;而大学主要是开放式教育,教师多只讲观点和思路,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和学习自主权。这样一来,学生的自觉性尤显重要。如果还采取中学时的那套学习方法,如果还是被动依赖,那就完全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因此,大一学生要充分了解大学的这些学习上的特点和规律,尽快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以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