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统一会出现以下几种类型:
①自我肯定型。这类大学生的特点是正确的理想自我占优势,对现实自我的认识比较全面、客观、深刻,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能够通过积极的努力达到统一。统一后的自我完整而强有力,既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有助于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例如,一位大学三年级的同学这样分析自己:“我向往能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但我也明白成功要受许多条件的限制,我不能苛求社会来满足我的要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坐标,踏踏实实奋斗,静静地体会,勇敢地把握才是生活的真谛。”
②自我否定型。这类大学生的特点是对现实自我的评价过低,理想自我远远高于现实自我,经过努力仍无法拉近距离,或距离虽不大,但主观上缺乏自我驾驭能力,心理常呈现出一种消极的防御状态,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是一种消极的统一。这些同学只想通过简单的努力去实现理想的我,因而一遇到困难、挫折便会灰心丧气,在一定程度上放弃理想自我而迁就现实自我,以求得自我意识的统一。他们自卑感重,对自己缺乏信心,极易悲观失望。
③自我扩张型。自我扩张型的大学生过度地高估了现实自我,以至形成虚妄的判断,确立一个不切实际的甚至错误的理想自我,并认为理想自我的实现轻而易举,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统一是虚假的统一。如有的同学自认为自己与众不同,整天以幻想的我、理想的我代替真实的我,不肯面对现实的我;有的同学常常自吹自擂,埋怨历史、社会和他人。自我扩张型的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变态,个别同学还可能用违反社会道德甚至违法犯罪的手段谋求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统一。如一些同学为满足自己“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物质需要,不惜偷盗同学或学校的财物,供自己挥霍之用,从衣袜鞋帽到收录机、自行车,以致锒铛入狱。
④自我萎缩型。自我萎缩型的大学生表现为理想自我极度缺乏或丧失,对现实自我又极为不满。他们认为理想自我难以实现,甚至永远无法实现,于是要么放弃对理想自我的追求,消极放任,玩世不恭;要么自轻自贱、自怨自艾,出现自我拒绝心理,甚至出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对抗,严重者可导致精神分裂症或因绝望而轻生。
⑤自我矛盾型。自我矛盾型的大学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无法协调,因而自我意识难以统一,无法转化出一个新的自我。这种同学内心冲突强度大,延续时间长,新的自我无从确立,积极的自我难以产生,内心始终充满矛盾和冲突,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缺乏稳定性和确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