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习 - 学生学习
    发表日期:2010年8月20日 编辑:shphao 有12010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大学生逃课原因调查分析

大学生逃课现象发生频率还是比较高的,值得教育部门重视。大学生逃课原因调查显示,在大学校园里,有相当部分学生都曾经逃课或变相逃课,这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学得没劲。这种认识影响学生的情绪,也冲击了教师的教学。最终使整个教学处于教师应付学生,学生应付教师的恶性循环,影响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调查发现,大致可以分为教师、学生及教材三方面。

1)学生的心态:在我国,高等教育还远未普及。有些学生觉得,考上大学似乎就进了保险箱。相对高中阶段,大学学习量大大减少,拼搏后理所当然要调整一下,于是学习动力减弱,组织纪律松懈,上课爱去就去,时常还有课中退场。为了调整,这些同学可能会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在打扑克、下象棋、搓麻将、逛大街、会老乡等等事情上。也有一些同学认为,自己是大学生,是高级人才,应该干一番大事,出更杰出的成果,而对专业基础不感兴趣,在中、高年级表现尤为突出;他们喜欢那些自己认为是尖端的、新颖的、深奥的、实在的东西;讲究实用,希望学到的东西马上就可以变成经济效益;对专业兴趣很浓,觉得教师水平有限,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或不对路不够味。

2)教师的心理:除上述学生自身因素外,教师授课质量、授课方法、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等等方面,也可能是直接导致学生逃课的因素。有的教师对专业热爱,具有一定专长,但对教学不热爱或兴趣不浓或不在行。于是人在讲台上面心则游离于课堂之外,教学只是迫于形势,由于讲课心不在焉,应付学时,令大学生们大失所望,于是更有逃课者滋生。有的教师有一定专长,对所学专业并不怎么热爱,由于社会因素干扰,受市场经济冲击,教学激不起兴趣。于是或从政或经商或改行干别的。因此,教学马马虎虎,备课教学纯属应付了事。教学模式传统不变,千篇一律;虽然备课认真,讲课负责,但由于授课形式与学生不能产生共鸣,引不起学生学习兴趣。还有一部分青年教师把讲课教学作为过渡阶段,没有长期打算,一心想着去留学、考博士硕士,跳出教学岗位,上课没精神,无表情,学生自然也无兴趣可言。

3)教学体制问题:教材是衔接教师与学生二者的中间环节,也是造成逃课的原因之一。有的教材观点陈旧,与实际相差很大距离,理论与实践不相符等等。这些陈旧的教材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目前教育部在有些专业引进国外先进的原版教材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另外,目前大多数学校实行的学分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学生选择的余地非常有限。有些专业课设置的确存在脱离实际的现象等等。

总之,大学生逃学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从多方面着手,才能取得实际效果。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4503]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2557]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991]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475]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3300]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