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人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可能不全面,如有不足,请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流动性的加大,农村青壮年大批外出务工或经商,形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以本人任教的农村初中为例,全校共有在校学生307 人,而留守儿童多达153 人(含父母一方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关注和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自2003 年以来,就一直关注、参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现就这方面的工作谈谈本人的看法: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及原因
1. 隔代管理导致留守儿童以自我为中心、自制力差、无责任感、意志薄弱。
本人曾花了半年的时间走访了我校的153 名留守儿童家庭,其中25 名由爷爷奶奶管理,6 名交外公外婆管理。笔者认为隔代管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其一,祖辈普遍存在过分包容、溺爱子孙的现象。学生只要不犯太严重的错误,祖辈们很少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其二,祖辈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笔者在走访中发现,31 名隔代管理的学生中,只有3 名学生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有能力辅导部分科目(如:语文、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的学习。其三,即使祖辈不溺爱子孙,但大部分教育方简单、粗暴,难以被儿童接受。(另有一些给予金钱奖励和物质刺激除外。)
2.寄托管理导致留守儿童冷漠、自我封闭、不善交流、不善合作等心理障碍。
根据本人的调查,留守儿童中寄养在亲戚、朋友家的大约占8%,且历年来上升趋势明显。这种留守儿童存在两个不利的因素:一方面,孩子一年到头与父母交流二三次甚至更少,他们思念父母,思念亲人。他们的情感饥饿,有话时无人倾诉,久而久之,便关闭了自己的心扉。父母的长期离别,只是他们亲情冷漠;缺乏交流,致使他们固步自封,表现为不合群。另一方面,亲戚朋友是受人之托,代亲戚朋友管理孩子,对于别人孩子的教育总是有一种距离感,总是心存芥蒂,最终只能是束手无策。
3.单亲教育导致留守儿童性格缺失、不健全。
当今农村外出打工的多为男性,留守家庭多以母亲在家。因个人的文化素质、性格修养、教育方法的不同,给子女潜移默化式的影响也就不同。另外,儿童往往只受一方(多数是母亲)的影响,久而久之,性格难免不健全。如长期跟母亲生活在一起的人,缺乏父爱,往往文静、谨慎有加而坚强、勇敢不够。
4. 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及家长的期望值过高,导致留守儿童心理负担过重,不能承受较大的打击。
当今农村,村民评价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往往把升学率(特别是上重点高中的)作为唯一标准。部分学校、老师为获得村民们较高的评价,拼命的加班加点,给学生灌输升学的思想,这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外出务工的家长与他们的子女交流师,也大都是灌输他们在外打工赚钱多辛苦、多不容易,只有好好读书,才会过上好日子。这样孩子受到的压力就更大了,逐渐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