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设计在大学教室中的功能越来越不局限于正方体空间的设计和的排排座式的室内布局,建筑设计中的心理学因素正在快速地走上前台,在工程设计领域里渗透心理学知识,构成了建筑心理学在教室工程设计中的主要体现。最近一系列国内外大学教室建筑,都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建筑心理学的作用,在此将对大学教室建筑设计中的心理因素作一个简单的梳理。
1 空间感受
1.1 房间大小要求
这是根据每班人员的多少来决定的,对大学和研究生教育来说,非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决定了每个人都要参与讨论,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距离的控制就成了建筑师要控制的重要参数。很显然,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距离应该在40 in以上,但是不应该过于远离,而过去的常规教室通常是正常的长方形,讲台在教室的正前方,所有学生面向一个方向,这时只有前面几排的学生能够在比较合理的交流距离以内。
1.2 桌椅的空间形态
在学生每堂课当中,桌椅是最密切的朋友,首先,方正的有力度的各种切面,减少了桌椅本身的亲切感,降低了家具对学生感情的柔和度;其次,更富曲线感的桌椅形态,能够为各种不同的人数、不同的专业以及不同年级同学提供多样的选择;同时,曲线的桌椅还能够为教室和学生提供不同种的组合方案,适用于不同的教学方式,增加了教室使用上的通用性。
1.3 整个讲台与桌椅的布局(苏格拉底式交流)
这一教学法催生了教室布局的变革,讲台成了可有可无的角色,因为每个人都是主角,大家平等交流,每一套桌椅都需要被人注意、被人接受,于是最优美、最合乎要求的桌椅布局方式——圆形、U形出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