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实验 - 实验设计
    发表日期:2011年1月14日 编辑:shphao 有8168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心理实验中反应变量的控制方法

心理实验中反应变量的控制方法

这里所讲的反应的控制,是指对实验对象即被试如何反应所进行的控制。包括实验者的言行、表情态度等所产生的对被试反应的影响,即实验者效应,以及被试本身主观上的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欲试效应的部分控制问题。可以设想,对同一个刺激,被试个体所进行的或能形成的反应种类,是无限的。如何把无限的被试个体的反应控制在主试所意想的方向上.这就是所说的反应的控制问题,这个问题包括指导语、被试态度(由指导语以外的因素所引起的被试对反应的态度)以及被试个体差异问题。如果一个实验结果能看到显著的个体差异时,应首先要想到指导语及被试的态度控制得如何。

    (1)指导语。是向被试说明实验,交待实验中被试要干什么,完成什么任务等,主试向钦试所说的这一系列话,称作指导语。指导语不同,被试的反应就不同。例如一个反应时实验,给被试呈现一个乐音和灯光,指导语如果是“无论是灯光还是乐音出现,你都按电链”或者是“只有灯光出现时按电控,而乐奋出现时不按镶”,指导语不同,反应时的长短就明显不同。第二种指导语比第一种指导语的反应时长得多。

    实验若以人为被试,则其往往按指导语反应,指导语的一个微小的变化,都能影响实验结果。因而对指导语的控制——即成了对反应控制的一个主要部分。因此,指导语的编制要标准化,不能含糊不清,要严密,要使任何被试都能作出同样的反应方式,这就是说:要保证被试都能听值,不能摸棱两可,不能因被试的水平不同而产生理解上的差异,同时指导语也不能带有任何对反应的暗示成分。

    (2)除了指导语能影响被试的反应之外,实验中主试对被试的态度,也是影响被试反应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心理实验的主要对象是人,在实验中要经常与人打交道,这就要求遵循与人交往的基本道德规范,同时这也是控制被试反应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一个实验中,主试者总想找到能够积极合作的被试,使自己的实验成功,这就要求:对被试要有礼貌,被试来到实验室时要热情接待,主试应做好实验准备,不能浪费被试的时间,对被试的实验结果要注意保密,实验结束后要询问被试在实验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并能一一留作分桥结果时参考。

    (3)对要求特征的控制。在一个实验中,实验者往往对自己的意图保密,这就促使被试极力想从实验者所能提供的任何微小的线索中,确定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实验对于被试来说,就成了筋决问题的一个游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铰试始终在猜测实验在测他什么,对他有利无利等等,我们把在实验情境中校试对反应过于敏感的特征叫做要求特征,这个要求特征有些是由实验者的效应引起的,有些则是其他实验情境——典型的是心理实验要求“育”被试的情境引起的。在实验中这个要求特征不可能完全避免。只能要求做到较好地控制。

①将编制好的指导语尽量采取录音或录像的自动化方式呈现,②采取“双盲”的实验设计方法,即在实验中主试者和被试者都不知道实验的内容,例如特异功能测试实验中,将写好的卡片或颜色放在黑纸袋里,袋里放的是什么主试也不知道,只请被试用手或耳朵鉴别;⑧增加校试数量,尽管采取上述措施,要求持征也在所难免,为避免它所带来的偏差,实验中要增加被试数量。由于被试不同,要求特征所造成的实验结果的偏差也不同,这样可通过多数被试的结果,将这些偏差作为随机误差加以平衡。

    对于有些实验中出现的要求特征,尽管通过实验设计已加以控制,但总是对实验结果有较大的影响,遇到这种馈况,就要在实验设计中有意识地加以鉴别。鉴别的方法有:①实验后的询问。询问有很多形式,可以让被试填写有关的调查表.或直接谈话。采用控制组。即在实验中除了不给予自变量的刺激外,其他情境都与真正的实验一样,这时如果控制组的实验结果与实验组相同,那就说明要求持征十分明显。与此类似的是模拟控制组,例如,在一个催眠实验中,实验组与控制组的被试都被告之在做催眠实验.但控制组没有催眠的具体措施,这时,你作为控制组的一个成员可假装已被催眠,从而观察控制组被试的反应,如果他们的行为与已储屁者的行为难以区分,就很明显看出被试的要求特征。在一些简单的感知党实验过程中,加一些额外检查等也属于模拟控制。但须注意,在一个心理实验中,对要求特征的检查次数一定不能多,否则易出现一些新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影响实验结果。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应用心理学
专题信息:
  治疗失眠药物专家推荐(2010/7/29 19:07:38)[13069]
  晚上总失眠怎么办(2010/7/29 18:52:47)[14030]
  失眠的诊断:如何进行失眠的自我诊断(2010/7/29 18:37:27)[12530]
  失眠是什么原因(2010/7/29 18:27:12)[12409]
  神经衰弱的治疗方法(2010/7/27 13:48:50)[4596]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