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管理类
    发表日期:2009年5月27日 编辑:shphao 有5848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刘永琴)改革背景下的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的高校特别是公办高校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经历了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筹措体制招生就业体制内部管理体制等五项改革之后高校除了在宏观层面要系统思考战略决策外也要在微观层面重视改革对教师心理状态的影响 加强高校教师的心理契约管理提高高校教师在改革背景下的适应能力因此有必要探讨重构和维护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管理的策略不断激发高校教师的热情和创造力确保其与高校之间的协同发展为高校改革奠定良好的微观基础

高校教师心理契约与改革

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 contract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1962Levinson 等人提出心理契约是组织与员工之间隐含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的总和它蕴涵着双方彼此之间对于相互责任义务的期望和认知是存在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一份内隐协议是联系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心理纽带也是影响员工行为和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Schein 所言:“心理契约是组织行为的强有力的决定因素。”抱负成就和荣誉等是教师工作的第一要义工作除了作为谋生手段外更是施展才华赢得尊重的方法和舞台内隐的心理契约较之于外显的经济契约更能影响和决定高校教师的心理行为和结果高校教师职业是集自律和他律创造和规范个体和集体即效和迟效等特点于一体的复杂劳动教师职业特点决定了制度层面是无法解决和满足所有教师的多样心理需求的高校体制改革在高校教师中引起心理震动往往会导致学校与教师之间原有的契约关系出现失衡甚至破裂必须依靠心理契约来解决管理制度层面无法解决的问题任何改革都是利益再分配的过程在目前高校正在进行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教师与学校之间的心理失衡主要表现在一是预期不明显造成教师的稳定感消失高校实行聘任制度必然会打破高校教师以忠诚努力等为条件换来工作薪酬的稳定性的传统心理契约使得有些高校教师感到前途不明朗在心理上产生负面暗示二是信息不对称使教师的危机感加强在高校体制改革过程中教师迫切想知道自己在整个高校组织中的地位和职责期望得到保证和承诺但在实施过程中高校教师对于改革的意义和内容知之甚少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改革方案使得很多教师在改革过程中角色模糊危机感加强因而会产生抵触情绪或者对于改革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产生怀疑三是利益不公平造成教师的公正感扭曲正在进行的高校岗位设置和分配制度改革就是要打破原来的利益格局从根本上建立有利于创新和鼓励竞争的动力机制因此在改革过程中必须坚持机会公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的原则但实践中如何平衡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所受的激励强度如何平衡管理人员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和利益等等都会对利益格局产生影响如果教师抵制怀疑改革就会动摇改革的微观基础四是文化观念的冲突使教师的归属感弱化任何一项改革都是新的价值观文化观和角色观的培育过程要冲破原有的组织氛围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引入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都会对高校教师产生较大震荡发生新旧思想文化观念的冲突如果处理不妥会造成一些高校教师的归属感不复存在甚至出现逆淘汰现象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AI时代英语学习新革命,三天掌握三年单词(2025/8/3 12:46:23)[84]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4617]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2632]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2052]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546]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