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治疗与咨询 - 治疗与咨询理论
    发表日期:2016年10月15日 作者:朱建军 编辑:shphao 有2858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意象对话疗法中的四德: 信爱知行

1 意象对话疗法是什么

意象对话疗法是以原始认知为基础,以意象为工具进行工作的一种心理疗法意象对话疗法有创新的理论及一系列方法和技术意象对话理论认为,原始的象征性的认知方式,是抽象思维形成之前,人类原来就具有的认知功能这种认知方式中,意象是基本的象征符号( 但这种符号不同于抽象的逻辑思维中的符号) ( 苑媛,曹昱,朱建军,2013) 借助在各个意象之间建立关系,并且推演出种种不同的故事,个体构成自己的心理世界种种心理上的问题或者障碍,都是这个意象所构成的心理世界中消极内容的故事意象对话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过程,就是在意象构成的心理世界中,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存在,以及他的观察或者行为,使得故事发生积极的转变,从而转变整个心理世界一个人内部心理世界的转变,会自然地改变他看待外在世界的方式,从而改变其心态情绪和行为,导致其心理健康改善,行为和生活方式改善( 苑媛,等,2013) 意象对话疗法不是仅对某种特定心理障碍进行干预的方法,而是一个广谱的心理调节方法意象对话疗法可以用于各种神经症,用于心身疾病,用于部分人格障碍,用于伴侣咨询,用于青少年心理问题咨询等,也可以用于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的心灵成长,以及成长性的心理咨询等通过意象对话的干预,有心理疾病的个体可以缓解或治愈疾病,没有心理疾病的也可以提升心理素质

2 意象对话中用来了解四德的起始意象

在用意象对话改善心理提升心理素质的过程中,我们用什么维度来评估人的心理品质呢?意象对话理论体系中,我们用的是四种基本心理品质构成的维度,这四种基本的心理品质分别是信爱知行( 苑媛,2013) ———古汉语中用来指称心理品质的词是,因此这四种基本心理品质可以简称为四德”。

在意象对话疗法中,以下具体的技术可以用来测量四德引导来访者放松之后,让来访者想象自己坐在一个房间的正中间想象这个房间中没有任何家具,是正方形的在每个方向的墙上,都有两个并排在一起的门

第一面墙的两个门上,分别写着不信的字样来访者在想象中走到不信的门前,打开这个门向里面看,会看到一幕场景每个来访者看到的场景是不同的引导者会让来访者等待意象自由地浮现出来随后,来访者把看到的情景说出来

然后,引导者要求来访者想象打开那个写着的门,看看里面有什么场景———甚至可以想象走进这个门,游历这个场景,并且看看会看到什么更多的东西,随后把自己看到的东西告诉引导者

紧接着,让来访者想象向右转,到房间的另一面墙,去看这面墙上的两个门里面的情景它们分别写着不爱”。同样,的门是可以进入并且深入去看的

接下来,让来访者向后转,走过房间到另一面墙,看不知这两个门里的情景再右转,去看另一面墙上不行动行动这两个门里面的情景

来访者在想象的门中所看到的情景和事物的意象,经过象征意义的分析,就可以呈现出来访者的四德

在看完这些意象之后,需要引导来访者在想象中回到房子中间的座位上,缓缓地数数字,睁开眼睛

根据原始认知的规律,当我们这样去引导时,想象中在门里所看到的情境和事物,实际上就会象征性地反映出我们在信爱知行方面的品质因此,如果我们懂得象征的意义,就可以根据所看到的情境和事物,知道信爱知行的状态

3 为什么是信爱知行

为什么在各种心理品质中,意象对话心理学选择信爱知行这四个品质,作为基本心理品质呢?

首先,我们是从咨询经验中总结出这四个品质,我们发现了它们对人心理成长的重要价值同时,我们也发现,这四个品质是人格发展过程中,各个主要阶段的核心

经典精神分析所说的口欲期,也就是人出生后0 1 岁,是人生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人类的婴儿必须依赖成年人的全方位照顾和保护才能成活这个阶段的婴儿并没有主动求生的能力因此,他第一个发展的心理品质是”。如果他在这个阶段得到了比较好的照顾和保护,那么他会觉得成年人( 一般是母亲) 是可信赖的,同时他相信自己是好的,是值得得到照顾保护爱和支持的; 而如果在这个阶段他的母亲或其他亲人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怀照顾爱和保护,则他受到损害的品质也是,他会不相信母亲是可以信赖的,也会不相信自己是的,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照顾和爱护

如果信的品质发展得比较好,他可以对外体现为有能力去信任世界,信任他人,对内体现为自信如果信的品质发展得不好,则这个人对外对内都会没有能力去; 如果他强迫自己去信,就会感到恐惧不安

信的品质发展得是不是好,会对以后的心理健康与否带来很大影响所有的焦虑性神经症,可以说都是信的能力弱的结果恐惧症,是因为不能信任自己而带来的恐惧强迫症,是因为不信任自己,所以才不得不努力加强自我控制抑郁症,是不信任他人对自己的爱,不信任生命力等所带来的结果

在经典精神分析中的第二个阶段,开始了人生的实践活动,走路说话各种探索都开始了这个阶段人要勇敢地去行动,在实践行动的过程中,人学会掌控自己的身体,也学会控制物质世界

在这个时期,如果父母有适当的控制,也有适当的支持,如果儿童勇敢地探索并且取得成功,则会形成一种有行动力的品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的品质

行的品质好,则一个人会勇于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从而争取把它实现一个人也会坚持行动,让自己的想法真正实现他会对现实世界有好奇心和理解力,从而能够与现实世界对话和交流,达到自己的目标

而行的品质不好,则可能出现心理问题比如,他也许会沉迷于幻想,不把想法付诸于实践;或者他不理解现实世界,因而在实践中非常的笨拙,经常以失败告终; 他可能会畏惧世界和他人,或者相反,很粗鲁地对待别人; 他可能没有耐心,没有合作的能力和意识

这往往是因为在早期的实践阶段中,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够恰当如果父母在行为上对儿童管束过于严格,这个儿童会过分谨小慎微,固步自封,没有勇气去探索,没有能力去面对可能的失败———因为失败对他们来说,不仅仅代表做某一件事情失败,还意味着失去父母的爱如果父母过度保护,为了避免危险而限制儿童的行动,儿童就会对行动有一种恐惧成年后他有可能会行动力差,耽于幻想,或者拖延等

在经典精神分析的第三个阶段,也就是所谓的俄狄浦斯期,人开始意识到了关系,而且意识到了父母和自己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个时期需要学习如何去爱

如果在这个阶段,父母给孩子提供了爱的典范,他们之间相亲相爱,而且他们都爱孩子,则儿童爱的潜能就会被激发他们体验到爱,也学会如何表达爱,于是懂得爱,有爱人的能力,同时也自爱

爱的能力对外表现为爱别人,对内表现为自爱如果爱的能力高,往往爱人和爱自己会同时实现但是如果爱的能力低,人们只好把微薄的爱的资源用于一个方向,爱自己时就不去爱别人但是实际上,当一个人不爱别人的时候,世界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没有爱的情感荒漠,于是他们自己感受不到别人对自己的爱,从而也就不幸福( 苑媛,等,2013) 如果他们努力爱别人却不爱自己,则成为奉献者和牺牲者,他们给出的爱也并不让别人幸福

知的品质,在经典精神分析中是第四个阶段,也就是潜伏期所发展的品质这个阶段,儿童进入小学,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知识拓展了他们的视野,让他们不仅了解自己的生活,也了解更多外界的事物最关键的是,这个阶段会发展一种超越实用性需要的好奇心

如果儿童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没有被教育者毁灭,则儿童会有一种学习的快乐,会有一种无功利的态度这使得他们能跳出日常生活去看世界儿童的理性能力就会在这个阶段发展出来长大后,他们会成为有理性能力有智慧的人

当然,教育的失败也完全可以毁掉这些失败的教育会让儿童厌恶学习,或者把学习变成一种功利性的活动,同样让学习失去任何乐趣这样他们的理性能力将得不到发展

在青春期成年后中年和老年,人也发展其他品质,比如独立性责任心等但是从我们的临床观察来看,那些品质的发展都是信爱知行的品质的结合转化的产物,所以可以把它们看作信爱知行这些基本品质的衍生物或高层级的产物也就是说,信爱知行这四个品质互相是独立的,而且以他们四个为基础,可以衍生出我们所知道的所有品质

历史上哲人对人的积极品质做总结时,所总结出来的往往也接近于四德例如儒家所总结的五常: 仁义礼智信,其中的仁近似于这里所说的爱,义和礼则是行为的准则,智和知接近,而信和我们所说的信也是差不多的

4 四德对心理的影响

任何心理问题,都和四德的不足有关四德,是心理成长所必须的资源当资源充分的时候,即使方法上有不足之处,也可以因资源的丰富而不带来消极影响相反,如果资源不够,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心理成长中就会有捉襟见肘的困难

信不足,则安全感缺失,容易焦虑,容易自卑如果有限的信任感被用来相信自己,则对外界不信任,总担心外界的危险,严重时就会出现心理疾病如果有限的信任被用来相信某个人,则对自己又会不信任,从而产生自卑信不足的人,会要求得到别人的保证,或者希望掌控一切,或者希望知道所有的事情他们认为这样才是安全的但是他们这种过度的要求,往往得不到满足,并带来很多继发的问题信的心理资源充足,则人在证据不足的时候也可以信任这种信任虽然有时也会出错,但更多的时候会带来积极的后果信任别人,则别人可能会有积极回报;信任自己,则给了自己一个尝试并成功的机会爱不足,则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孤独或者自私爱是一种感受,这种感受的产生给人带来意义感幸福感等如果爱的能力不足,很难产生这个感受别人不容易激发他的爱,即使别人在做出爱的举动,他也不会理解为爱,于是会感到贫乏不幸,容易抑郁难过他们也就不容易对别人做出爱的举动,即使勉强去做,因为他们自己内心并不喜悦,别人也不容易感到喜悦缺少爱的滋养,人际关系中的种种误解和矛盾就难以得到解决如果爱的内在资源充分,则人会以对自己和别人的爱开始,而爱能激发爱,于是心就得到了滋养

知的品质不足,并不意味着智商低,而是缺少对求知的欲望,缺少求知过程中的喜悦,缺少非功利性思考的视角由此带来的心理问题是,不能客观地看待事物自己的欲求和情绪会干扰对事情的看法,歪曲的认知进一步带来不合理的情绪,以及带来行为的不恰当知的资源如果充足,则智慧和知识都随之而来,不断的学习带来不断的进步

行的品质不足,心理转化为行动的能力则不足一切都成为不能被兑现的空头支票没有行动也就没有成就,没有成就也当然会损害自我效能感,而这又会带来一系列继发的问题行动力强,则人会通过行动,获得外在成功,或者内心的转变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027]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03]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64]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82]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25]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朱建军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