¼վ

û

杨晓明־

杨晓明ҳ » TA־ » 鿴־

同一个理想

521 Ķ  2008-10-23 20:12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忍不住笑了半天。李瑞英,就是那个且端庄,且知性,且美丽的中央名播李瑞英,当着大伙的面说儿时的理想是当一名售货员。突然间与这位熟悉的陌生人心有戚戚焉。

     还是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写命题作文:我的理想。我毫不犹豫地写:长大要当一个售货员。第二天,语文老师一脸严肃地找我谈话,问我为什么有这样的一个理想?得知原因后,老师语重心长的教导我半天,大意是人要有远大的理想,不要鼠目寸光等等。后来我得知,同学们个个都有远大的理想,有当天文学家的,有当数学家的,有当作家的,最不济的也信誓旦旦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与这些高尚的职业相比,售货员这个职业还真伟大。

      其实,对于一个九岁的女孩子,对于一个生活在郊区的女孩子,那个在大院门口的屁股大的小卖部,是我最向往的地方,有五颜六色的珠珠糖,有散发着麦香的发饼,还有当时只有生病才能吃到的糕点。我们一天不知道要在那里晃多少遍,我们熟悉那里的东西,比熟悉自家的柜子里的东西还甚。售票员是个姓何的叔叔,一年四季戴着一副蓝袖套,对我们十分之友好,有时候,甚至会放我们进柜台里帮他整理东西。放学回到家里,我们将作业本上的纸撕下来,用铅笔人民币,将家里的瓶瓶罐罐拿出来,轮流当售货员和顾客,拿一样东西,找一次钱,觉得自己挺的。也许正是样的经历和游戏,让我觉得做售货员应该是一件有滋有味的事。

      前几天还与一位朋友说,也许真的有一天开一间小卖部,圆一个儿时理想,一个受到挫折而夭折的理想,这算不算未完成心愿呢?

 

ٱ

(2 )

  • ظ ٱ
    静心斋主任 2008-10-23 21:15
    俺看了两遍了,还是没有明白美女为啥会笑的这么厉害哈?笑了半天?6-12个小时哈,够累的,注意休息哈。何时个i回来的?改天给讲讲感受好吗?期待着。。。
  • ظ ٱ
    王小建 2008-10-24 09:51
    我也看到了一篇“外交部里辞官人”的文章转摘在下:
         ……这是中国市场经济二十世纪末创造的一个奇迹。


    彭鸿斌总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从平民到亿万富翁,从外交官到企业家,这里一定有什么奥秘!



          老师用朴质的语言激励这个农民的儿子,一定要考到北京去!考上,穿皮鞋;考不上,还穿草鞋。1986年,他以四川省文科类高考第二名的身份,跨进中国人民大学。


    1990年夏天,彭鸿斌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外交部。在外交部当英语翻译的日子里,睿智勤奋的彭鸿斌得了个好人缘,领导和同事们待他极好。在他的人生道路上铺满了鲜花,他完全可以按部就班地往上一级级攀升,然而,1994年4月,彭鸿斌递上了辞职报告。外交部的几千人被震惊了:没有这个先例嘛———报告自然无下文。


    中国本质上是一个“官本位”思想浓厚的国度。几千年封建统治灌输的就是“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尽管到了新社会,“官本位”依然有它肥沃的土壤。从外交部“下海”去当个体户,在同事和家人看来,彭鸿斌无异是个疯子!


    他的同学邓元山是计划经济系的,现在是广东圣象公司总经理。彭鸿斌辞职时,他恰好路过北京看望他。那时候,彭鸿斌刚刚结婚,穷极了,住在南池子外交学会的一间小房子里。为了招待老同学,彭鸿斌买了鸡脖、鸡杂来自己烧。缺盆少碗,彭鸿斌就去向同事借。一向关系不错的那位同事不理解他,不肯借,大家弄得很尴尬。


    彭鸿斌终于不辞而别。他精力太旺盛了,不愿在人才过剩的机关里庸庸碌碌地度过一生。既然未来可以计算出来,那就换个环境找出一条路,走一条更能实现自我的路。


    彭鸿斌今天回忆起来这件事,并不埋怨同事的人情凉薄,他说:“当我的未来可以计算出来的时候,我就渴望去走另一条更能表现自己的路子。既然出来不会很差,那起码会觉得比留着更好。”
Ϳ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