¼վ

û

王小建־

王小建ҳ » TA־ » 鿴־

在新西兰成长___文字&记者 - 郑璐

1 737 Ķ  2011-04-08 10:45
2010年8月8日,由中文先驱报主办的2010首届纽西兰杰出华裔学生论坛在奥克兰举行,四名年轻的新西兰华人学生向在场的数百名学生及家长讲述了他们的成功之道。这几名少男少女都是“90后”,可是他们身上不但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种青春期的叛逆感觉,反而在言谈之间透出了沉稳成熟的气质。

参加演讲的分别是周紫臻(Angela Zhou)、朱子皓(Alex Zhu)、秦昕蕊(Rennie Qin)及李梦涵(Meaghan Li),他们年纪都仅为17、18岁,却已经取得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高等奖项及奖学金。

周紫臻(Angela)4岁时全家移民新西兰,她是今年获得Robertson奖学金的两名新西兰高中毕业生之一。去年她曾在伦敦参加“莎士比亚表演选拔赛”,获得最佳指导奖和最佳制作奖。周紫臻现在已被美国杜克大学录取,40万纽币的奖学金让她能够高枕无忧地好好享受大学生活。她在本届论坛上帮助家长和高中生分析在新西兰本地上大学与出国留学的好处,并详细讲解了申请美国大学的具体流程。

她说美国大学与新西兰非常不同的一点,在于美国大学并不是要招收最聪明的学生,光成绩好是远远不够的,美国的大学会非常看重申请人的课外活动经历。想拿到美国的奖学金也是一样,不仅要学习成绩优秀,还要有领导能力,对社会有所贡献。周紫臻说美国大学强调学生要是一个‘Round Person’,“要做一个‘圆的’,全面的人才”。

在说了许多关于申请美国大学的要求和步骤后,周紫臻最后提醒大家:千万不要为了进美国的大学而让高中生涯打了折扣。她说:“高中是很好玩的一个时期,你应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把它做好,自然就会成功。”

周紫臻和李梦涵所在高中Macleans College的校长BJ Bentley称,Macleans College有很多华裔学生,其中大多数毕业后升入新西兰高校就读。他表示,周紫臻和李梦涵都是非常优秀的学生,不仅是学习好,而且能歌善舞爱运动,她们的杰出表现也对其他华裔学生起到很大鼓励作用,许多华裔学生现在也开始将目光投到海外的大学。

朱子皓也是今年Robertson奖学金的获得者,他还曾在NZQA奖学金考试中取得化学成绩第一名。和周紫臻一样,他也是广州人,5岁时随家人移民到奥克兰。朱子皓来的时候还不会说英语,但现在他的英文水平已经高于中文水平了,在论坛上他是用英语进行演讲的。

他所演讲的话题对于高中生来说非常实用,讲话内容是分析CIE及NCEA两种考试系统的利弊。NCEA是新西兰、澳洲及英国认可的一种高等考试,但考试内容更有深度;而CIE受欧盟、英联邦国家认可,范围更广些。朱子皓称NCEA并不看重学生过去的成绩,而CIE考试则需要审看考试者以前的试卷。

对于两种考试系统的比较,朱子皓的结论是,这两种考试适合不同的学生,均有利弊,很难比较哪个更好。他认为在中学期间,一个学生最重要的并非选择何种课程作为专攻科目,而更应该注重学校的选择,“因为进入大学以后,大家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他说。

朱子皓所在中学Auckland Grammar School男校的校长John Morris表示,朱子皓能够得到高额奖学金被美国杜克大学录取,一点也不令人惊讶。Morris称朱子皓在学校里很活跃,在足球、击剑等运动项目上都十分优秀。他说亚裔学生家庭非常特别的一点就是会为家族带来荣誉的观念,这让亚裔学生尽力去争取好成绩。他指出,以前新西兰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大多是欧裔后代,近几年获得高等奖学金的新西兰亚裔学生越来越多了,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

17岁的秦昕蕊是本次论坛演讲人中唯一一位上了中学后才来到新西兰的孩子,也是年纪最小的一个,但她的表现十分成熟自信。她参加过剑桥CIE考试并获得数学、化学及科学三门科目第一名的成绩,还在2009年NZQA奖学金考试中取得物理成绩第一名,也是NZQA高等奖学金全国前八名获得者之一。而她来到新西兰仅仅四年,因此她的故事对许多新移民家长和孩子来说非常令人振奋,也给了大家许多启示和灵感。

据秦昕蕊说,五年前他们全家从古都西安迁来新西兰,当时13岁的她英语水平还很低,在国内学校里学的英语不足以令她在这里很好地交流。为此,她的妈妈专门为她请了一名外教,以纠正她的英文发音。在学校里由于周围都是说英语的同学,秦昕蕊也“被迫”用英语跟大家交流。除此之外,她还从图书馆里借来了儿童卡通片,在简单的英语对话中慢慢揣摩发音和语感。“来了一年后,我用英语交流已经没什么问题了。来了两年多以后,我的英语发音终于变得地道了。”她这样说。

她表示,通过了语言关,融入新西兰的生活就方便了很多,但两国文化不同,在国内长大的孩子来到这里要懂得自己调节。“课业轻松可以让人懒惰,也可以让人变得上进。” 因为新西兰中学每天只有6个小时的课,秦昕蕊认为,学生应该充分利用新西兰教育的自由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业,做个有特长而又全面的人才。

在新西兰的中学,秦昕蕊非常注重积极主动参加课外及社区活动。“通过体育、文娱活动能够发展领导和社交能力,拿最高奖学金的学生都不是书呆子。”她说自己曾参加过模拟联合国,也参加过社交舞会,还尝试了潜水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她的课余生活。

而她也对华裔学生们提出了由自身经历得出的建议:“对什么感兴趣,就去参加什么活动。即使你觉得自己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也一定要做些什么。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她还鼓励学生们要在高中毕业前多参加各种竞赛,她认为这样有助于开拓眼界、培养自信,还能为自己的履历添加更多精彩经历。

现在秦昕蕊已被奥克兰大学录取,她即将成为医学系的一名新生,相信她的未来会更精彩。



李梦涵与周紫臻是同校校友,她最著名也最擅长的事就是演讲,她曾去联合国参加过青年会议。去年4月她代表新西兰青少年,陪同总理约翰基前往土耳其参加澳纽联军的纪念活动。 在2010年7月举行的青少年国会上,李梦涵被选为青年国会议员,代表华人议员霍建强参加了模拟青年国会。在这次论坛上她的演讲题目叫做:为什么说成功来自独立性。

4岁时随父母从天津移民新西兰的李梦涵现在中文已不太熟练,演讲时她说着一口地道的新西兰口音的英语。尽管说的是英语,但她介绍的家庭情况让人不由想起了几千年前“孟母三迁”的故事。李梦涵说自己的父母当初来到新西兰时,仅有几千纽币的资产,凭着这一点点基础,他们开始了自己的异国新生活。重视下一代的教育是中国人民的传统,李梦涵在奥克兰西区长大,父母为了让她进入好中学,不惜贷款在另一个区买房。

家长为孩子做了自己尽力能创造的条件,剩下的就是孩子自己的事了。李梦涵说她的妈妈曾对她说:“做你心目中对你自己最好的事。”

她发现自己对用英语演说和写作特别感兴趣,就将许多业余时间都花在了练习演讲上,还成为学校辩论队的队长。

今年1月份,在一年一度的中学生全国演讲大赛中,李梦涵一路过关斩将,靠自己写的稿子和演讲的激情,最终获得了总决赛的冠军,她也是参加决赛的选手中唯一一名华裔学生。

结合她自己的成长经历,李梦涵真诚地向华裔家长们发出呼吁:“让孩子们就当孩子吧,不要让他们失去童年。”她说家长应该让孩子自由选择兴趣所在,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学业不是成功的全部要素,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成长吧。”

她说自己深深体会到,在我们的文化中,快乐的重要性被大大低估,她的华裔同学们也常常是显露出疲惫不堪的样子,因为他们肩负着太多来自家长的厚望,让他们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李梦涵说,最成功的学生都是自己主动去成功的,是自己找到能让自己成功的领域后才施展才能。她还直言不讳地对新移民家长说,如果想让孩子日夜努力学习,在每门学科上都拿100分,那可以留在中国,何必要来新西兰呢?既然来到了这里,就应该让孩子们更快乐地成长。

这几个华裔少年的话实在说出了许多华裔孩子们的心声,也让华裔家长们深思,在追求孩子的成功以光大门楣的同时,是否也应该“解放”孩子的天性,寻找一条在快乐中成长的道路。
ٱ

(0 )

Ϳ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