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xi 在2007/5/13 8:39:07发布说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专家近期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上海年轻白领择偶的前5项标准是:和善、通情达理,健康,容易相处,聪颖,善于持家。能赚钱、外貌有吸引力这两项则排在第8、第9位。在男性白领眼中,最为重要的择偶条件首先为性格,“善于持家”比“外貌有吸引力”高一位。对女性而言,最为重要的择偶标准首先也是性格。其次为经济实力或潜在的实力,而“外貌有吸引力”只排在第11位。这说明当今上海白领在择偶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理性倾向,性格指数已胜过男财女貌。(据《新闻晚报》报道)
高校的心理学专家对上海白领的择偶取向研究应该是专业的,但这种颠覆传统的判断是否可靠还值得期待。报道中的专业术语很容易让普通受众者产生误解或偏差,有必要作一补充,相信有利于读者对这一择偶新变化的理解与认识。
心理学意义的性格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性格是有区别的。平常我们说性格多是指急躁、内向、孤僻、直爽等,其实这都是具有先天性的气质(脾气、秉性或性情)方面的问题。而专家调查所列子项是心理学意义的性格范畴,是一些社会属性方面的问题,带有很强的道德评价的意义。心理学上的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是一个人对人、物和思想观念的反应性倾向,表现在他追求什么拒绝什么,行为方式表明他怎样去做。如和善、通情达理、容易相处正是一种态度和行为方式。
只有从心理学定义来理解性格,才能理解上海白领择偶标准变化的品味和档次。如果仅仅从生活中的性格来理解,就会误读上海白领的高尚追求了。至于“上海白领择偶最看重的是对方的个性”,其中个性这个词,也不是生活中个性的含义,心理学意义的个性是一个比性格更为宽泛的心理专用词,是人格的意思,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心理特征。显然,专家研究主要是立足白领们的性格而不是人格,性格是人格差异的核心内容。即使是人格,读者又要避免理解成带有道德意义的人格了。
上海白领择偶标准的变化是一种理性回归,是传统的男财女貌在近几年走向极端后的一种反弹。可曾记得去年在上海就举办过一次富豪俊男与明星美女的派对,这一富豪与美女的约会吸引了全国众多媒体。不知那场活动最终结果如何,想必那样的“优化组合”很难不说是娱乐作秀和昙花一现。今年,上海年轻白领们将男财女貌的择偶标准往后排,是对那场活动的有趣回应。
上海这个国际性的东方大都会的年轻白领在择偶中并未完全受传统观念摆布,从整体上看,他们显得比较理智,更注重对方的内涵,会对全国有风向标的作用。大概他们从各类王老五和各类明星美女的婚姻故事中感觉到了些许疲劳。如果说男财女貌是择偶的gdp,那性格指数应该算是择偶的绿色gdp了。这反映上海白领们把自己的婚姻放在了社会层面上考量,反映了他们对社会、对家庭、对未来的一种健康的心态。
近年明星层次或白领层次的恋爱与婚姻几乎是走的快乐路线,奉行的是及时行乐原则,只顾眼前的感觉和现实的快乐,财与色结合的婚姻几乎追求的是“性福指数”,明星们的恋爱婚姻更是当作成名创业的一种手段。而上海白领的“性格指数”标致他们比以往有了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婚姻道德感了。
与近年离婚率逐年走高形成对比,在上海白领择偶标准中,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个性品质是最受关注的“得分点”,这是一个好兆头,特别是男女双方相处和善于持家受到重视,可望中国家庭的和谐会得到改善,期待中国社会的婚姻稳定性得到加强。
但是,男性重外貌、女性重物质的倾向符合“进化心理学”的择偶理论,即这种倾向是人类长期进化的产物。上海白领的性格指数倾向不可能完全颠覆传统的择偶标准——男财女貌。如果全盘否定男财女貌,似乎过度压抑人性的本能。一个社会,男人不爱慕美貌,女人不追求享受,无疑是要提倡一种柏拉图式的爱情了,那是不可想象的。择偶是一种爱情活动,爱情本身是浪漫的并不太遵守理性。我们提倡的是浪漫的爱情中要添加一些理性的元素,包括性格指数,而不是摒弃爱情中特有的美感与享受。我们反对的是赤祼祼的“性福指数”,那种自私到不计后果不顾未来不愿繁衍后代的单色情爱。
网站链接:http://blog.sina.com.cn/u/4902b7060100082r
分类:新闻 | Tags:恋爱心理 爱情心理 进化心理学 心理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