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掘客,挖掘最耐看的心理学资讯!
首 页  | 分类 ·新闻·测验·量表·理论·人物·考试·视屏·书籍·应用·图片·软件·游戏 我要· 我要发布信息    

你好,请 登录注册
中国人开心大笑的幽默时代到来
1
tupian 在2007/5/11 14:05:38发布说

烦但不闲着痛并快乐着———

  孔子是扼杀中国幽默第一人,制造了中国第一起斩杀小品演员事件;如果韩国学生赵承辉能用幽默的力量来化解压力,可能就不会选择杀戮这条道路……岳晓东博士用幽默的语言告诉我们,幽默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力量,而中国人又为什么缺乏幽默感。他提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人人都应该成为幽默大师。

  古代知识分子的四种“了之”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校园惨案后,我觉得,要是那位韩国学生能用幽默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开朗一些,也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悲剧了。

  联想到今年4月6日是中国话剧百年诞辰,中央电视台《中国戏剧百年》讲到了老舍先生。作为戏剧作家、作为一名幽默大师,老舍先生对于中国的文学、话剧和幽默发展都做出了突出了贡献。但是很可惜,他在“文革”中自杀了。按照老舍先生的幽默性格,他本不该死的!

  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对于压力化解有四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一死了之,其代表人物是屈原,第二种方法是一走了之,其代表人物是陶渊明;第三种是一醉了之,其代表人物是李白,第四种方法是一笑了之,其代表人物是苏东坡。

  健康心理学中有一句名言:问题不在于压力本身,问题在于对压力的态度。在上述四人中,苏东坡的压力比谁都大,烦恼比谁都多,但他“苦日子好过”,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面对同等的压力,苏东坡的化解方法是“烦但不闲着,痛并快乐着”。苏东坡的笑,是苦恼人之笑。一般人笑不出来,他还能笑出来。这种幽默的修养,不是一朝一夕能获得的。

  所以,一死了之不如一笑之,是苏东坡给后人留下的巨大启示。

  人类为什么喜欢发笑?笑一笑,十年少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中国人缺什么?缺的是幽默感。

  弗洛伊德曾言:“笑话给予我们快感,是通过把一个充满能量和紧张度的有意识过程转化为一个轻松的无意识过程。”具体地说,幽默是一种创新能力,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也是生活智慧的突出表现。

  心理学认为,认知不协调是幽默的源泉。认为人们是在感受到认知的不协调时而发笑。幽默感是一种捕捉生活中乖谬现象的敏感力,也是一种巧妙地揭露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冲突的智力,其效果令人发笑,耐人寻味却又不引起反感。

  心理学有大量的研究证明,笑对人的身体的健康很重要,当然,那不是一种歇斯底里的笑,而是一种幽默的笑,是一种情绪的释放。当然这是一种修炼。我们要不断修炼这种功夫,培养这样一种视野,就好像开了幽默的“慧眼”,让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欢乐之中。

  孔子是扼杀中国幽默的第一人,林语堂是现代幽默第一人

  幽默在中国至少有2500年的历史,但是中国人一向不重视幽默,这与儒家思想强调“三纲五常”、“君子不苟言笑”有关。

  其实,孔子不仅鄙视幽默,还亲手扼杀幽默表演者。公元前500年,鲁国国君和齐国国君在孔子(时任鲁国司寇)的安排下,在峡谷搞了一次“聚餐”,找了一些“俳优”(逗乐的人)来表演。结果孔子认为这不和适,冒犯君王,就下令将俳优问斩了。这后来被人称作“峡谷事件”。从此,开玩笑被认为是不入流,士大夫们都要一本正经的才对。在中国的历史上,只有纪晓岚等少数人敢在君主面前开玩笑。

  此外,儒家文化也推崇中庸之道,讲求做事不过分,太过幽默则是不好的。

  2500年来,国人一直不敢幽默,一直到清朝被推翻后,国人才开始享受幽默。1924年,林语堂在《征译散文并提倡“幽默”》中说:“我早就想要做一篇论‘幽默’(humour)的文章,讲中国文学史上及今日文学界的一个最大缺憾。”这就是幽默一词的诞生。

林语堂大力提倡幽默国民运动。可惜时机不成熟,因为当时的中国兵荒马乱,国家动荡,国人很难享受幽默。建国后,由于政治运动,大家说话也都很谨慎。改革开放后,中国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了,我们真正迎来了中国人开心大笑的幽默时代。相声、小品受到大众的追捧和喜爱。

  幽默不是庸俗搞笑,最高境界是智慧

  莎士比亚曾说“笑要有智慧,幽默不单是要单纯逗乐还有排斥庸俗。”真正的幽默是创新能力的开发,是生活中的机智和智慧,是人格魅力的表现。

  加拿大作家李科克认为,幽默的本质是通情达理,是一种存在于事物的热情和温情的同情,它的本质是爱,而不是蔑视。笑,决不是一件滑稽的事情。我们要做的幽默是智慧,所以要达到笑的最高境界———幽默。

  每个人都要培养对幽默的鉴赏能力,包括培养对幽默的认识能力,表现能力。还要有幽默的分辨能力,要能分辨高雅幽默和粗俗幽默,智慧幽默和简单搞笑。

  我按照智慧性和可笑性把幽默分成几类。如果是高可笑性,低智慧性,那就是滑稽贫嘴,表现为哗众取宠,令人发笑但不令人心切,所以只能给人带来嘲笑;低可笑性,低智慧性,那就是荒谬怪诞,表现为胡言乱语、损人损己,不令人发笑也不令自己发笑,令人作呕;如果是高智慧性,低可笑性那就是讥讽,表现为恶语伤人,令人发笑,却也令人难堪,是与人为恶,不是与人为善的;高智慧性,高可笑性就是幽默风趣,表现为耐人寻味,令人敬佩。

  现在流行的一些恶搞类的视频或者电视节目,很多都是拿别人开涮,带有一种贬损或讽刺的意思,是一种带有敌意的幽默。而像芙蓉姐姐那类,纯粹拿自己开玩笑,牺牲自己,娱乐大众,这种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叫自恋,表演性人格障碍,更不能算是高级的幽默。

  高级的幽默是什么样子呢?曾经有一个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这位记者的用意是讥讽中国人。但是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这就是高智慧性,高可笑性,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如何开发你的幽默潜能

  幽默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也是每个人不断开发的潜能。怎样培养个人的幽默感,我建议:每天看一篇关于幽默的资料;每天搜集一个以上的幽默故事,要记下来;讲述一段幽默笑话,不光自己去搜集,还要和别人分享;总结一条以上的幽默。

  如果我们不断地向这个方向努力,自己就来了幽默感了。由此,我希望能推动一个幽默运动,把幽默变成每个人的一部分。

  讲座预告:“北京科技周·科学与智慧”系列讲座

  2007年5月,首都图书馆“首图讲坛·乡土课堂”与北京科技报将再次联合推出“北京科技周·科学与智慧”系列讲座,为首都人民送上一道科技文化大餐。

  第一讲:做个北京老顽童———心理学伴你快乐生活

  时间:2007年5月5日上午9:30~11:30

  地点:首都图书馆一楼多功能厅

  主讲人:荀焱,资深国家心理咨询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授课教师,华夏心理教育中心特聘讲师

  内容:从心理学角度对北京的老年人生活进行解读。主要包括老年人的10条心理健康标准解读及快乐分享等内容。




网站链接:http://bkb.ynet.com/article.jsp?oid=20487211&pagen

分类:新闻 | Tags:心理新闻 心理应用 
哪些人投了票
tupian  
找资源
527个掘客,提供了373个资源信息,分享了30条资源评论!

分享这个酷站。。。
复制这个链接发送给朋友>
 2654个掘客读过此条>


你可能对这些网站也感兴趣
心理学中的六大“鬼问题”
心理医生会有“心病”吗
女大学生网上养男人-这种游戏不能治疗心理
信手涂鸦泄露内心秘密
英2岁女童智商152直逼爱因斯坦 心理学家惊呆
专家“画像”揪出变态恶魔
神秘的催眠体验
英达师弟推翻宋丹丹有裸露癖之说
变态女性骚扰他16年
监狱心理咨询师:划小钩能解大问题
爱情戏里充满了未解之谜
性格指数已胜过男财女貌
荣格的一次濒死体验
揭秘:女生自慰所掩藏的心理秘密


Tags......   Tags(标签云集)
 * 生活心理(31) * 心理应用(18) * 心理保健(14) * 心理生活(11) * 心理访谈(11) * 人物(10) * 心理书籍(8) * 理论(8) * 心理知识(8) * 心理健康(8) * 心理游戏(7) * 视屏(7) * 心理视屏(7) * 趣味心理(7) * 催眠(6) * 应用心理(6) * 李子勋(6) * 应用(6) * 女人(6) * 心理咨询(6) * 电影(6) * 心理学(5) * 爱情(5) * 央视(5) * 心理学家(5) * 性格(5) * 男人(5) * 心理咨询师(4) * 杨凤池(4) * 健康心理(4) 

About xindig · 关于心理掘客 · 掘客日志 · 站点反馈 · QQ:619938829
© 2005-2006 cnpsy.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