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教育类
    发表日期:2010年2月21日 编辑:shphao 有11171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背景、历程和贡献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及评价

1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人们的精神状态也陷入了更大的危机,人受制于物而无能为力很多社会问题的解决急需借助心理学,从而使得临床心理学、心理诊疗、社会心理学等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人们开始认识到,一切不安的源在于人缺乏对自身内在价值的认识。但是传统心理学存在着严重的贬低人性和非人性化的倾向,此人本主义心理学便应运而生l¨。人本主义心理学其理论产生是出于反击当时两个影响最大的心学派,即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在这些心理学中,作为心理学核心的人的心理现象的本质属性没有得到正确阐述。人木主义心学家认为心理学应着重研究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方面,他们继承了19世纪末狄尔泰和韦特海默的传统,主张正确对待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反埘用原子物理学和动物心学的原 和方法研究人类心理,主张以整体论取代还原论。

2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有一个较长的酝酿过程。2O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人格心理学、新精神分析和机体论的研究是早期的理论准备。戈尔德施泰因1939年《机体论》的发表,被认为是 C、 学的主要理论即自我实现论的基 ,他第一次从机体潜能的发挥出发论述自我实现,用心理学的实证研究加强了这一本来是由哲学捉出的概念。第一批系统讨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作是在2O世纪四五十年代陆续发表的,其中主要有:马斯洛的《人类动机论》(1943)、《动机和人格》(1954);罗杰斯的《患者巾心疗法》(1951)、《论人的成长》(1961);及梅主编的《存在:精神病学和心理学lfI的新角度》(1959)2O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人本主义运动进一步深化。其内部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方的自我实现说和以梅及其他存在主义心理学家为另一方的自我选择说。此外,代表人本主义心理学主流的自我实现理论也有不同的发展趋向。罗杰斯一派仍坚持以个体心理为中心的研究,但另一些人已开始研究超个人的心理学,探讨个体意识如何超越自身而同广阔的世界相融合。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人本主义心理学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后现代转向(2009/10/23 7:52:54)[4373]
  后现代主义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挑战(2009/10/22 12:34:45)[4860]
  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后现代主义(2009/10/22 8:20:34)[3623]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