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应用类
    发表日期:2010年1月3日 作者:李洋,魏峰,马松影 编辑:shphao 有8464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办公空间室内设计中的心理环境因素研究(李洋)

1.3 安全感与方位感

本文所谈到的安全感主要涉及在办公空问中人们在心理感受层面上所获得的安全感,而非建筑物质性层面上的安全性。在现代高层玻璃幕墙办公建筑中,整面的大玻璃窗将户外的阳光和城市景观引入室内,但是当人们站在大玻璃窗前往下看去的时候则犹如置身于悬崖边上,会感觉要跌落下去,并产生恐高的心理,缺少一种安全感。20世纪6O年代美籍日裔建筑师雅马萨奇(Minoru Yamasaki)设计的当时世界最高的建筑——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则是一个成功处理此类问题的典范。他从人的心理角度出发,认为让人能够身在室内而能体验到户外的景观固然重要,但同时也要使人有安全感,而不应该用全玻璃的办法让人感觉似乎暴露在户外。为此,他采用了开窄而长的玻璃窗的办法,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窗子的宽度只有566 1Ttn2,高度为2 340 mm,即使在11O层高的楼层上向外观望也很有安全感。在当今新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不断高速更新的时代,面对片面追求“新奇与个性”的建筑外观与人的使用需要,甚至是心理需要的建筑不断出现的今天,雅马萨奇的设计无疑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反思。在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于建筑与室内设计中满足了人们的基本需要之后,如何使之能够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心理需要,是我们今后在设计实践中应当探索的一个方向。人们判断自身所处位置的方位感,以及由此衍生的与外界联系的畅通性,也是衡量安全感的因素之一。方位感是人们在空间环境中判断自身在环境中的位置的心理感受,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一方向混乱的室内环境与外界联系的畅通性是受阻的,对于业务往来者来说,这种环境会使他们迷失方向,感到难以停留,从而产生逃离的愿望。因此在办公空间中,应当注意室内空间的易识别性。例如可以通过在内部空间组织设置明确的中心或突出的中心标志物、在通道或垂直交通处设置有导向的标识系统、针对特定功能空间设置醒目的标识等方式来实现。

1.4 私密性与公共性

私密性的需求是人的一项基本心理需求,它在心理学上被定义为个人或人群可调整自己的交往空间,可控制自身与他人的关系,保持个人可支配环境,表达自己和与人交往自由的需求,即个人有选择独处与共处的自由。在办公空间的设计中,应注意在办公建筑公共空间中对人的私密需求的关照,可以以不同的空间分隔手法为人们提供不同功能需求的个人空间,分隔手段可以将封闭式、半封闭式和开敞式等多种处理手法结合使用,如图7所示。公共性作为人的另一项社会性需求,是指人渴望交往的需求。个人的心理活动与人际交往紧紧相连,需要与别人共同使用空间并参与公共活动。现代办公空间中常常设置有公共交往空图7 1985年比乐·斯顿夫为赫尔曼·米勒有限公司设计的办公室家具和隔墙系统问,如休息室、茶水间、酒水吧等。这类空间是具有高情感,高凝聚力的办公空间所必需的,同时也是办公空间是否人性化的重要标志。交往空间的多种多样,使办公形态也呈现出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局面,而且能180 ·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第27卷同时满足人们对私密性及公共参与的需求。私密性与公共性是一对矛盾的辩证统一体,是相互依存的。一方面,满足私密性的需求不仅是提供给人们一个封闭的空间,它的重要含义在于人们在交往中有选择独处还是共处的自由,即私密性中还包含着公共性。另一方面,公共性中也包含着私密性。例如在大型公共开敞办公空间中,就是通过隔断工作台的布置以及隔断的围成程度来形成相对的私密性。现代办公空间室内设计中求得私密性和公共性这两者的平衡,其表现形式就是提供给人们选择的多样性,人们可以方便地选择独处与参与,这就涉及到对办公空间中封闭与开敝的处理、创造多功的可供选择的交往空间,因此办公空间中还应该保持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的有效过渡或柔性接触E引。

2 结束语

领域感与个人空间、距离感与就座选择、安全感与方位感、私密性与公共性是办公空间中较为突出的心理环境因素,然而人们的心理需要是多层次的,更是复杂的,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在设计中使人们不同层次的需要得以兼顾和平衡。正如丘吉尔所言“我们塑造了环境,环境又塑造了我们”。人类虽然已经适应了自己创造的人工环境,但是在心理上仍然有强烈的渴望与自然接近的需要。在办公空间室内设计中还要在有限制的条件下努力开发自然、利用自然,让自然渗人到室内,室内融于自然,满足人们渴求自然这一最为本能的需求,从而更全面地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环境心理学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环境心理学论文: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室内环境设计(2009/12/4 7:58:19)[12696]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李洋,魏峰,马松影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