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犯罪心理学目录
最悲惨的故事在心理室的…
第十五章 我的故事
心理学的故事第十九章  …
心理学的故事第十八章  …
心理学的故事第十七章  …
心理学的故事第十六章  …
心理学的故事第十五章  …
心理学的故事第十四章  …
心理学的故事第十三章  …
  心理学的故事第十章  格式塔心理学家           ★★★
心理学的故事第十章 格式塔心理学家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心理学家网 >> 心理学图书在线阅读 >> 经典名著 >> 正文
作者:墨顿.亨特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2-1 16:42:53
 

  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一位医生厄厄斯特·马赫1897年说过,当我们从不同角度看一个圆圈时,它看起来总是圆的,而在一个镜头上它却是椭圆形的;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一张桌子时,视网膜上的图象会改变,可是,我们在内心里体会到的、看见过一张桌子的经验却不会改变。思维在解释感觉时会按自己知道的目标的样子去描述。

  1906年,维托里欧·本鲁西进行过著名的穆勒里尔错觉实验,实验中,两条线(如下图所示的平行线条)看起来在长度上有所不同,可实际上它们在长度上是一样的。

    他发现,哪怕他告诉他的受试者去集中精力于平行的线条,他们还是不能让自己忽视整个图形,他们可以减少错觉,但不能消除错觉。

  当韦德海默在法兰克福进行他的第一次实验时,古丁根的心理学家戴维·卡获却在探索“亮度常态”和“色彩常态”。他发现,我们在阴影中观察某个物体时,我们会感觉到它具有与我们在明亮处看它 时同样的亮度和色彩,尽管在客观上,它的确要暗些,其色彩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看它,也就是说,是在一个已知的情形之中进行的。

  韦德海默、科夫卡和克勒在接受培训时都知道这些东西,他们在柏林都受到过卡尔·斯顿夫的影响,这人从哲学中借来了现象学说,并植入了心理学。(在现象学心理学中,主要的研究材料都是日常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而不是基本的感觉和感情。)韦德海默和科夫卡也曾在魏茨堡研究过,当时的研究重心在思维过程。另外,三个人都进行过包括较高级精神功能的研究:韦德海默研究有阅读毛病的、思维迟钝的孩子和病人的思维能力,科夫卡的博士论文研究节奏形态,克勒研究声响心理学。

  可是,他们是一个彼此绝然不同的三人小组,要攻击和打败冯特心理学,他们的智力水平还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不了气候。

  在布拉格长大的韦德海默是个犹太人。他的生相有孩子气,可是秃了顶,他蓄着一脸毛耸耸的、元帅一般的、俾斯麦式的大胡子,可是,骨子里有诗人气,有音乐天赋,热情,幽默而且欢乐。他是位极富煽动力和有口才的人,他的思想汩汩直冒,泡影一般瞬时既过。可是,要他控制自己的思想并把它们写作纸上是如此困难和令他痛苦,以致于他觉得写作真是一件万分可怕的事情。

  柏林人科夫卡算半个犹太人。他个子很小,身体瘦弱,瘦长的脸上一幅严肃的样子,内向,敏感,而且极为容易动摇。可无法解释的是,他的这些特点尽管使他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为一个没有启发能力的讲师,可对于他的一些女学生却极富吸引力。他在演讲台上没有一刻的轻松,可在写字台上他却是位感到游刃有余的刀笔手,并在桌上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了一系列的格式塔心理学学术报告。

  克勒是位出生在艾沙托尼亚的非犹太人,他在德国的沃尔芬布特尔长大,一脸好斗表情,硬梆梆的短头发在中间分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两半。他是三个人当中最刻苦的一位实验者,后来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了一所研究院强有力的管理人。他高傲、古板而且为人正派——他得结交10年的社会朋友才会用来代替”——而在写作中,他却令人意外地感到放松和令人着迷。

  最终,三个人之间的不同产生了一种极为有益的效果,可以各司其长。如一位格式塔心理学史的研究者所说的,韦德海默是“智力之父,思想家和革新者”,科夫卡是“这个小组的销售者”,而克勒就是“内部人士,是干实事的人”。

  可是,三人当中只有一个人在心理学的建树中占有了一席之地。韦德海默在许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就是位讲师而已,后来才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为柏林大学的特聘教授,因为他的道路上堵着反闪主义运动,他也只有很有限的作品出版。直到1929年他49岁时,他才最终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为全日制教授(在法兰克福),可4年之后,他又得匆匆出逃,因为纳粹已经掌握了德国的政权。他移民到了美国,在那里的新校教授社会研究,可从没有在心理学研究中坐过正式的交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 技术支持 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6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    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