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故事第十章 格式塔心理学家 |
|
|
作者:墨顿.亨特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2-1 16:42:53  |
|
这样看来,他花几个月的时间所进行的工作就好像是解释一个小小的错觉。可实际上,他和同事已经埋下了心理学格式塔学派的种子,这个运动将要丰富和扩大德国和美国的心理学。
思维的再发现
韦德海默的理论是,思维会给进入大脑的一些感觉以结构和意义,这与在德国已统治了近半个世纪,在美国已经有一代人的反心智心理学明显不合拍。(格式塔心理学经常容易与格式塔疗法相混淆。前者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后者是心理疗法的一种技巧,它使用从心理学中借用来的一些概念,但其意义已经发生很大变更;它另外还借用深层心理学和存在主义的一些观点。)
他的理论与1910年的时代精神也不合拍,当时一切都是以通过自然科技来改变人生和思想为中心的。电灯正在快速地改变城市甚或遥远乡镇的夜生活,汽车也正在改变各个国家的习惯,飞机也可以进行长时间飞行了(路易·莱里奥约已经飞越英吉利海峡),玛丽·居里刚刚分离出了镭和针,卢瑟福正在编制其原子结构理论,齐伯林客运服务也刚刚开始,黎德福里斯特最近刚刚注册了他的晶体管。新心理学与这些发展相辅相承,心智心理学好像比以前更形而上,更不科学,更像是昨日黄花了。
可是,在许多年里,一些心理学家们一直认为魏德迈心理学毫无生机而且太受局限,因为它不能够解决诸如情感、思维、学习和创造这些人类生活当中最为重要的方面的复杂形式。詹姆士、高尔顿、比奈、弗洛伊德和维尔茨堡学派的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员们尽管各自关心的方面不一样,可他们都对只能用较高级的心智方法才能解释的一些现象有兴趣,而且一直以来也在进行对这些现象的调查研究。
另外,其它一些研究者也不断地提出证据,证明感知与视网膜或者其它感官接受到的感觉不一致,而是思维对这些感觉中的数据的解释。
远在1890年的时候,奥地利的心理学家克里斯蒂安·埃伦费尔斯就曾指出,当一个乐曲变调时,所有的音符都会改变,可是,我们听到的却是同一个乐曲。他解释说,我们在整体中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里辨认同一的东西——即是他所说的这个乐曲里面的“格式塔性”,或者“形态质量”,这是由思维而不是耳朵捕捉到的关键的特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文章: 心理学的故事第九章 行为主义者
下一篇文章: 心理学的故事第十一章 性格心理学家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