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故事第九章 行为主义者 |
|
|
作者:墨顿.亨特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2-1 16:41:50  |
|
食物一到狗嘴里面后,其唾液即开始溢出。由于这是一种不需要培训的反射,巴甫洛夫把食物叫做“非条件刺激”,把这种唾液反应叫做“非条件反射”。可是,要研究的事情是中性的刺激与同样的反射之间的联系。最典型的模式是,实验者在不被狗看到的地方发出一个响声,这样的话,就不会对狗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信号作用。这样的响声可以通过摇铃,按蜂鸣器制造出来,而且会引起食物向喂食桶倒食,倾倒的时间间隔为5-30秒之后。起先,铃档的声音或者蜂鸣器的声音只会引起一般的反射——狗竖起耳朵来——但不会出现唾液反射。可是,经过几轮试验之后,仅是这个声音就会使狗的唾液开始溢出。按巴甫洛夫的说法,声音已经变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引起唾液反应的“条件刺激”,而唾液反应则已经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为声音的“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及其助手们变换了这个实验的各种形式。他们经常不用声音,而是使灯光闪动,或者在狗可以通过窗户看到的地方转动一个物体,或者操纵某个可以碰触到狗的仪器,或者拉动狗圈某个部位,变换中性刺激与喂食之间的时间间隔等等。在所有的情况下,中性刺激都可以变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条件刺激,可是,其容易程度不太一样。中性的某种气体(不是食物气味)可能需要20多次配对才能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为条件刺激,而一种在狗的视线所及的地方转动一个物体却可能只需要5次配对,一种高声的蜂鸣器只需要一次就可以了。
心理学家可能会把这种条件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过程称作联想学习,可是,巴甫洛夫是用生理学术语来解释的。他向导师塞基洛夫和第一个提出反射学说的笛卡儿表示了谢意,并提出,非条件的反应,比如将食物放进嘴里时出现的唾液反应,是一种大脑反应:是存在于脊柱或者下脑中枢里的感觉和运动神经之间的一种直接连接。对比而言,条件反射,比如听到一阵铃声或者其它在以前都是中性刺激的声音时出现唾液现象,是由条件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过程中在大脑皮层里建立起来的新反射通道的结果。
巴甫洛夫以极为详细的细节阐述了他的大脑定位反射理论,以支持他就条件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所获得的发现。可除了在苏联以外,这个学说在很大程度上为人们所忽略了,而在美国,它被心理学家卡尔·拉什利全盘否定了;拉什利切除了老鼠不同部位和不同量的大脑皮质,再让它们学习迷宫走法,发现老鼠学习能力的缺失与任何某个具体的皮层区的损坏没有关系,而是与切除掉的总量有关系。
然而,巴甫洛夫的生理学理论却丝毫也不影响到人们对他的实验数据和条件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法则热情的欢迎程度,都认为这是对心理学知识的极大贡献。他的值得注意的发现有如下一些:
时序:
给予刺激的顺序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中性刺激早于非条件反射的时候,它才会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为条件反射,才能够激发反射。在一次实验中,一位助手先喂食,隔5-10秒之后再按响高声的蜂鸣器;试过374次之后,蜂鸣器仍然不能单独地引发唾液分泌。当他在喂食之前按响蜂鸣器时,训练一次就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了条件反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文章: 心理学的故事第八章 测量者
下一篇文章: 心理学的故事第十章 格式塔心理学家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