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方法 第一节 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 |
★★★ |
第十二章 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方法 第一节 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 |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5 18:31:24  |
|
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已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为行为治疗最基本的理论之一。该学说中有关条件反射的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泛化和消退等的原理,可以解释人的某些行为是通过学习得来的,一种刺激物或情境亦可以泛化到另一种刺激物或情境中去。条件反射建立或消退的规律已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为消除不良行为、塑造健康行为的重要方法。
二、操作条件作用原理
操作条件作用(operant conditioning)是由美国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斯金纳(B.F.Skinner)提出的,但有关这一原理的最早论证则是由桑代克在1911年作出的。桑代克将一只饥饿的猫关在迷箱中,在箱外猫可见范围内摆上食物,箱上有一机关,只要猫用爪子击打一根杠杆,箱门就会打开。关在迷箱里的猫一开始做出很多行为,如挤栅门、把爪子从缝隙中伸出等。最后,它偶然碰到了杠杆,笼门打开了,猫于是走出迷箱吃到了食物。以后每次桑代克将猫放进迷箱,猫都能用更短的时间击打杠杆打开笼门,错误行为渐渐减少,只有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功的反应保存了下来。就这样通过“尝试错误以及偶然的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功”,猫学会了如何逃出迷箱。桑代克将这种现象称为效果律,即一种行为过程的发生次数受该行为的后果的影响而改变:一种行为之后出现了好的效果,这种行为就趋向于被保持下来;如效果不好,则该行为趋向于被消除,这也就是斯金纳所说的一种“强化”。
斯金纳坚持华生的S—R公式,但他更着重于研究反应,而不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把行为分为两种:一种是应答性行为(respondent behavior),即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指某种特定刺激诱发的行为,如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另一种是操作性行为(operant behavior),即个体操作其环境的行为,如人走路、老鼠压杠杆等。其特征是,构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行为的反应是自发的,无法确定反应的出现是由何种刺激引起的。斯金纳把几乎所有人类的条件作用都看作一种操作,认为这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
上一篇文章: 第十一章 第四节 精神分析治疗的发展与评价
下一篇文章: 第十二章第二节行为治疗的基本假设和治疗过程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