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方法 第一节 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 |
★★★ |
第十二章 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方法 第一节 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 |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5 18:31:24  |
|
从S—R这个立场出发,华生(1924)认为人的行为除少数简单的反射外,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塑造的。他甚至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我可用以培养他们的特殊世界,我就可以保证随机选出任何一个,不问他的才能、倾向、本领和他的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把他训练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或甚至乞丐、小偷。”[2]
华生还用条件反射来研究情绪的发展变化,并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理论。他遵循条件反射的程序,使一个叫阿尔伯特的11个月男孩产生了恐惧反应。小阿尔伯特起初并不害怕实验白鼠,看到白鼠时毫无惧色。对他来说,这只小白鼠只是一个中性刺激。华生把白鼠给阿尔伯特看,同时马上在他脑后用锤子敲击一根金属条,发出出其不意的响声,也就是引起阿尔伯特惊恐反应(UR)的非条件刺激。华生将白鼠和锤敲金属声在一周内共同演示了七次以后,小白鼠就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了条件刺激,阿尔伯特只要一看到白鼠就会惊哭不止,这种恐惧还不断泛化,以至于后来见到小猫、兔子及其他带毛的东西都会大哭不已。华生将这种通过条件反射产生的某些情绪上的条件反应就称为条件情绪反应(conditioned emotional responses)。他认为,不良的条件情绪反应,可以通过条件反射方法如重行条件作用或解除条件作用加以消除。
华生还针对精神分析理论戏谑地说:“如果20年后,这小家伙长大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人,假如他还因恐惧裘皮大衣而苦恼,又假如他因为这个毛病去求助于精神分析专家,那么精神分析学家该做何反应呢?”他继续说道:“如果弗洛伊德主义者们那时仍然坚持他们的理论假设的话,他们在分析这位恐惧裘皮大衣的患者时,一定会引诱他讲述一个梦,并根据这个梦分析出这位患者很可能在3岁时,因为试图抚弄他母亲的阴毛而招致过分严厉的责骂。”[3]华生这段“恶作剧”般的话语,除了令人忍俊不禁之外,似乎不无发人深省之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
上一篇文章: 第十一章 第四节 精神分析治疗的发展与评价
下一篇文章: 第十二章第二节行为治疗的基本假设和治疗过程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