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第十六章 中医心理治疗 第一节 中医心理学概述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5 21:41:35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针感:针感是机体对针刺刺激的感应,属得气范畴。针感虽然也可通过施术者的针下感觉(“如鱼吞钩)得知,但主要还是受针者的自我感觉。因此从这个角度可以认为,针感也是属于感知活动的一部分。《灵枢·小针解篇》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得气直接影响着针刺的疗效,这已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予以证实。祖国医学认为得气现象与心神有着密切的关系,神动气行神易动气易行,故得气快而易;反之,神不易动气不易行,故得气慢而难。不同的个体,其心神的活跃程度不同;故得气的程度也不同。如《灵枢·行针篇》说:重阳之人,其神易动,其气易往也……阳气滑而盛扬,故神动而气先行。……颇有阴者,其阴阳之离合难,故其神不能先行也。即使同一个体,在不同的精神状态下,由于心神的活跃程度不同,故也影响得气,所以《内经》非常重视针刺时病人的精神状态。另外,根据大量的循经感传现象的调查分析表明,脏腑的机能状态对得气也有影响。一般在疾病状态下,感传阳性率明显提高。这可能是因为患病的机体,由于处于阴阳失调正邪相搏的状态下,所以心神在病体中也处于调节机能活跃的状态,因而其神易动,其气易往也

(四)五脏情志论


在中医学中将人的精神情志的变化称为七情。包括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类,故称七情。在七情和五脏的关系方面:中医学将情志活动分属于五脏。指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在志为喜……在志为怒……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关于七情分属五脏,一般认为喜属心,怒属肝,思属脾,悲、忧属肺,惊恐属肾。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的,但情志的异常变化,也会引起五脏的功能失调。


(五)阴阳睡梦论


阴阳睡梦论认为睡眠及与之相伴随而发生的梦,是一种重要的生理心理现象。《内经》从唯物的形神统一观出发,运用阴阳的理论解释睡梦,后世医家又在此基础上紧密地联系临床实践,不断地加以充实和完善,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了独具特色的阴阳睡梦理论。


1
.阴阳出入与睡眠


睡眠与觉醒的交替循环,是人的生命活动中最显著的节律之一。睡眠约占人生的三分之一时间,与身心健康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睡眠与觉醒是阴阳动静不同的两种机能状态,二者既对立又统一,交替进行,这样人们就能有作有息,有劳有逸,有张有弛,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2
.影响睡眠的因素


睡眠是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睡眠时人体生理和心理活动都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足够的睡眠可以使身心得以充分休息,从而解除形体的疲乏,精神的劳倦,苏醒后感到神清志怡,精力充沛。睡眠不足,则会感觉头脑昏沉,身体倦怠,精神不易集中,长期失眠还会导致神志异常。但是睡眠又要适量,不宜过多,否则影响气血运行,导致气血凝滞,正气耗伤,也会感到头昏、乏力,还会出现食欲不振,甚至肌肉消瘦。因此失眠和嗜睡都是异常的睡眠。《灵枢·寒热病篇》说:阳气盛则嗔目,阴气盛则瞑目。说明凡是影响人体阴阳盛衰,营卫运行和神气动静的因素都可以导致睡眠的异常,而睡眠正常与否,又是人体生理和心理活动机能状态的反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