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实践性
中医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以解决临床中的实际问题,提高防病治病的效果,保障人类身心健康为目的。它将对充实现代心理学的内容,加速医学模式的转化,增进人类身心健康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二、中医心理学基础
中医学在“整体恒动观”思想指导下,对心理现象有着自己的认识特点,它可以概括为形神合一论、心主神明论、心神感知论、五脏情志论、阴阳睡梦论、人格体质论等。这些基本理论,长期以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
(一)形神合一论
形神合一论是祖国医学指导思想——整体恒动观在中医心理学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医心理学基础的基础。
在中医学中“ 神”的概念: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其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可以说“神”就是生命;狭义的神,乃指人体的精神活动,可以说“神”就是精神,在很多地方则又是具体指心理活动。
人身之神: 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是人体生命现象的总括,也就是对以精气、营血、津液等为物质基础的脏腑经络全部功能的高度概括。神不能离开人体而独立存在,有形才能有神,形健则神旺,形衰则神惫。中医学中总结为“神为生之主”。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是以物质为基础而不能脱离形体独立存在的,它反映了生命运动本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
神来源于先天之精,但神又靠后天之精的滋养,总之精、气、神为人生三宝,精充、气足、神旺,是健康的保证;精亏、气虚、神耗,是衰老的原因。
祖国医学中的“形”和“神”是一对既对立而又统一的概念。形是指形质、形体、形态而言。形质是有形的物质。形体是由形质所组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的结构,形体自然具有一定的形态。“神”是无形的,但既不同于物质的“气”,而又和“气”密切地联系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