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第六章 神经症 | |
作者:王登峰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2/17 12:35:10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在强迫症的各类病因中,社会心理因素起诱发作用,如工作和生活环境变换、要求过分严格、处境困难、担心意外、家庭不和、怀孕紧张、亲人去世、政治冲击和濒临破产等,使患者谨小慎微,遇事犹豫不决,反复思考,忧心忡忡,促发强迫症状。强迫症还表现出一定的遗传素质和人格特征,亲属患病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人格特征为:胆小怕事、优柔寡断、过于细致、严肃古板、一丝不苟、反复推敲等等。 强迫症的临床表现分为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两大类。强迫观念有:强迫性怀疑,反复锁门,反复查对;强迫性回忆,对一些往事经历反复回忆,明知缺乏实际意义但无法摆脱;强迫性穷思竭虑,无休止思索一些缺乏实际意义的问题,如“人为什么分男女”;强迫性对立思维,脑中出现对立思想,读到“战争,,,想到“和平"。强迫动作有:强迫性洗涤,如反复洗手、洗澡,明知已清洁,无法控制;强迫计数,见到电线杆、窗栏、楼层就要计数,否则会感到烦躁;强迫性仪式动作,以此象征吉凶祸福,如某患者进门总要先进二步,再退一步,表示父病能逢凶化吉,不做这些动作会焦虑不安。 我国提出的强迫症诊断标准是: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相:以强迫思维表现为主的有强迫观念、强迫回忆、强迫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害怕丧失自控能力;以强迫动作表现为主的有反复洗涤、反复核对检查、反复询问、仪式化动作等。 3.排除其他精神障碍的继发性强迫症状。 对强迫症可采用行为治疗方法,如系统脱敏、橡皮圈弹击手腕、 支持性心理治疗等,要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分析人格缺陷,减少焦虑,增强信心。药物上用丙咪嗦对控制强迫症状有特殊疗效。有人提出以强迫观念为主者(obsession)首选药物治疗,以强迫行为为主者(compulsion)行为疗法有效。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