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实用的肠道健康修护计划           ★★★
实用的肠道健康修护计划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心理学家网 >> 健康保健 >> 养生保健 >> 正文
作者:郑小雪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4-15 22:33:00
 

S te p 2 念好肠道保健“经”

好的肠道是我们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法宝。因此,肠道保健,刻不容缓。

膳食结构要均衡:

一日三餐的饮食应做到粗细搭配,荤素都吃,尤其是要常吃些全谷类、薯类、豆类、蔬菜瓜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维护肠道菌群平衡:

肠道是人体内最大的微生态环境,维护肠道菌群平衡,是保证肠道健康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淡泊宁静平常心:

情绪的好坏关乎到肠道的健康。例如过度紧张、焦虑、压抑、恼怒、忧愁等不良情绪,都可能导致肠道生理功能发生紊乱,引起肠道内微生态环境失衡。因此,要学会调控情绪,保持一颗淡泊宁静的平常心,对维护肠道内环境稳定大有裨益。

腹式呼吸不要忘:

肠道系统是人体最主要的毒素存留地,粪便里的细菌量是惊人的,粪便的滞留,不但加速了细菌的繁殖,并且增加了毒素的吸收。腹式呼吸能促进肠蠕动,加速毒素的排出,是最有效的“通便药”。

腹式呼吸吸气时,小腹徐徐鼓起(上腹随之而起),

呼气时小腹慢慢收回。行、立、坐、卧,随时随地均可练习。通过腹部的一起一伏,可以达到按摩内脏的作用,增强胃肠的蠕动功能,避免消化不良和便秘的发生。此外,做仰卧起坐运动也可增加腹肌力量,提高排便功能。

适度运动肠道好:

可选择喜爱的运动项目,并持之以恒地参加锻炼,还可常揉腹等,有利于促进肠道蠕动,加速排出粪便,防止肠道老化。

办公族常常一工作就是五六个小时,还要面临精神压力,极大影响了肠道的消化、吸收、蠕动功能。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便秘甚至痔疮。老年人则因为脏腑功能衰退,精血不足,肠道失润,而导致老年性便秘。适度而规律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机能,增强肠道的消化、吸收和蠕动功能,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率,减少便秘的发生。久坐者每隔12 小时就应站起身活动一下,还可以试着进行以下活动:

腹部按摩坐姿,以左手叉腰(拇指在前,四指在后),右手从胃部开始向左下方擦揉,经小腹、右腹还原于胃部为一次,共按摩36 次。然后,以右手叉腰(姿势同上),左手按摩36 次,方法同上,方向相反。也可取仰卧式按摩(一手不需叉腰)。按摩时自然放松,轻重适度,过饱、过饥、极度疲乏或情绪不稳定时都不宜按摩。长期坚持腹部按摩,可增强胃的消化功能,促进肠蠕动,防治便秘。

S te p 3 发现问题及时检查

定期体检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但定期体检的项目有限,很多疾病仍然会被漏检。所以,不要以为定期体检可以杜绝一切疾病。在很多时候,疾病的发现并不是因为体检,而是根据绝大多数疾病在早期都有的或多或少的表现。肠癌是一种早期症状很隐蔽的癌症,容易与多种疾病相混淆,医生和病人都可能因疏忽而漏诊、误诊。直肠癌早期症状与痔疮十分相似,而患痔疮的特殊部位是人们讳疾忌医的地方。有50%的直肠癌病人早期被误诊为痔疮。结、直肠癌早期会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如便血、黏液便和脓血便、排便习惯改变、腹泻或便秘交替、腹痛和腹胀、贫血与消瘦等。

当发现大便带血时,应该去医院外科做直肠指诊,万不可有侥幸心理。大便带血的肠癌高危人群———患有大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及家族中有易患肠道肿瘤倾向的人,更应进行定期抽血,做癌胚抗原检查、肿瘤因子检查等,特别是定期做结肠镜的检查。

S te p 4 积极治疗提高生存率

在诊断为肠癌时要有积极的心态来对待它。有些病人出现心情压抑、悲观等情绪,甚至不积极配合治疗,这是错误的。因为,人的免疫系统与自己的情绪、意志力密切相关。在情绪低落时,自身防御肿瘤的免疫细胞会处于低迷状态,无力监视肿瘤细胞的发生与发展,更无法将肿瘤细胞有效地杀灭。

发现结、直肠肿块应尽早切除,并送病理检查,明确肿块的性质。现在,通过肠镜下直接电切息肉并活检的技术相当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熟,病人痛苦很小,而且可使肠癌得到早期的诊断与治疗。手术后要做定期随访,切不可认为一劳永逸。目前,确诊为结肠癌后,需要综合的积极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其中手术治疗最为重要。尽量在手术过程中彻底清除肿瘤,同时在手术中进行化疗,将为后期的其他治疗打下基础,有效提高病人的生存时间。

 

上一页  [1] [2] 

文章录入:anyida    责任编辑:anyida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 技术支持 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6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    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