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教育类
    发表日期:2014年11月14日 编辑:shphao 有970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创造力的个体差异心理学研究取向

创造力的个体差异心理取向关注高创造力者和低创造力者之间存在什么差异 , 以及哪些因素能解释这些差异 。 这些差异包括 :(1) 认知的因素, 如一般智力 。 研究发现, 潜在抑制的降低与创造力关系密切。 个体由于潜在抑制的降低, 更容易注意到他人忽视的无关信息, 通过利用这些“ 无关信息 ”,可以打 破 常 规, 进 行 创 造 性 思 考。 但 这 种 关 系 受 到 一 般 智力因素的调节, 智力水平高的人通常有足够的元认知技能和能力 , 可以掌控各种未过滤的无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合, 从而进行创造性思考; 而智力水平低的人则容易被无数的感觉、 联想等无关信息困扰, 导致自 我 迷 失, 最 终 陷 入 疯 狂 的 幻 想 中。
(2) 人格因素。 富有 创 造 力 者 有 区 别于他人的人格特质 , 作为大五人格维度之一的经验开放性对不同领域( 如艺术、 科学) 的创造力和不同创造力分析水平( 如创造性思维风格、 创造性成就)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 而其他人格维度对创造力的预测作用 , 研究结果不太一致。 随着比大五更高层次的元特质的提出 , 研究者开始思考元特质与大五人格在预测创造力 上有何差异 ? 元特质包括可塑性和稳定性两个维度, 可塑性反映个体在认知和行为方面探索和参与新异事物的灵活性,由经验开放性和外向性构成; 稳定性反映个体在情绪、 社会和动机方面保持稳定的倾向 , 由宜人性、 责任心和神经质构成。 研究显示,“可塑性”与经验开放性相似, 能正向预测创造力的各个方面( 如发散思维、 日常创造性行为、 创造性成就);“ 稳定性” 能对某些创造力( 如日常创造性行为) 有负向显著预测; 而宜人性、 责任心和神经质对 其预测作用不显著。 有趣的是, 可塑性和稳定性对日常创造性行为有相反的预 测 效 应, 但 二 者 交 互 作 用 不 显 著。同时, 不同 领 域 的 创 造 者 有 不 同 的 心 理 特 征。 我们对该问题的研究结果表明 :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具有健康的情感、 坚强的意志、 积极的个性意识倾向性、 刚毅的性格和良好的习惯等特征。 科学领域高创造者通常有强烈 的内部驱动动机、 以问题为导向的知识构架、 自主牵引的性格特征、 开 放 深 刻 的 思 维 以 及 较 高 的 智 力 水平; 人文社科和艺术领域高创造者的心理特征 突出表现在人格方面, 尤其是创造者的创新动机, 它不仅包括关注活动过程本身的 内在兴趣, 而且还包括价值内在化程度较高的外部动机以及内在兴 趣紧密联系的情感体验。创造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问题也一直受到关注, 并得到实证支持: 创造力与异常心理( 尤其是精神分裂人格特质 ) 有一定关系 , 但这种关系的存在有特定的条件。 Nettle  认为精神分裂 人 格特质促进创 造 力 还 是 阻 碍 创 造 力 , 这 受 到 变 异 量( 如基因) 和神经发展条件的影响。 Acar 和 Runco对精神质与创造力的 元分析表明 : 当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测量精神质和采用独特性作为 创造力 指 标 时, 创 造 力 和 精 神 质 关 系 的 效 应 值 可 达0.50。 其他 多 数 情 况 下 ( 如 采 用 症 状 自 评 量 表SCL90 测量精神质 , 用流畅性、 适用性作为创造力指标), 平均效应值在 0.10 到 0.20 之间 。 由此推测, 创造力和精神质之间可能是一种偶然或特定条件下存 在 的 关 系 , 而 不 是 普 遍 存 在 的。 Simonton 也指出 , 创造力与心理健康是否相关, 需要首先考虑两个基本问题: 第一个是创造力的领域是什么 ? 心理异常者在艺术领域比科学领域更普遍。即使在特定的艺术或科学领域, 心理异常症状出现的频率和强度也是不同的。 第二个是创造力的程度如何? 由于心理异常在杰出创造力者身上 更加突出 , 而日常创造力者身上不太明显, 因为做出明确对比还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099]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60]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91]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6]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4]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