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女性 - 女性心理
    发表日期:2014年11月10日 编辑:shphao 有3950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家庭暴力受害女性心理问题

家庭暴力广义而言是指发生于因婚姻亲密关系血缘或法律而产生联系的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其具体形式主要包括儿童暴力婚姻暴力老人暴力及手足暴力等一般而言,婚姻暴力是家庭暴力的主要研究方向,也就是指发生在配偶夫妻同居伴侣之间的暴力行为尽管在家庭暴力的定义中并未明确指出其主要是男性针对女性亦或是女性针对男性的暴力,但由于身体和心理上的相对弱势地位,在家庭暴力中女性通常成为受害者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推进和全球妇女地位的提高,各国立法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开始关注家庭暴力情境下受害妇女的生存发展问题,讨论防治方案,并取得了积极进展涉及家暴受害妇女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以及配套的社会支持援助体系均在不断地从实践中修改完善,以期能够最大力度地保障和维护妇女的相关权益

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遏制家庭暴力实施者的伤害行为,在人身安全和经济等方面保障女性的权益但对于已经遭受过家暴(尤其是长期家暴)的受害女性而言,经济补偿身体恢复以及对施暴者的法律制裁并不能完全抚平其心理上的创伤已有的研究证明,遭受过家庭暴力的女性往往倾向于低自尊且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从而衍生出各类情绪障碍(抑郁焦虑恐惧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等),更有甚者,过度的压抑和无助将引发针对自身(自伤或者自杀)或针对施暴者(恶逆变) 的暴力行为,造成家庭的惨剧并严重影响社会治安因此,有效识别家庭暴力受害女性所承受的心理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干预,也将成为家庭暴力受害女性援助体系中重要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已有许多临床心理学研究者开始关注家暴受害女性的心理问题并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干预,本文将对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已有的研究表明,经历过家庭暴力伤害,尤其是那些长期遭受家庭暴力伤害的女性,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易于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即使她们能够逃离施暴者,以往曾遭受的身体和心理伤害仍将在持续较长的时间内影响其精神健康状况家暴受害女性在其自我意识情绪调节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受损又将产生交互作用,互相强化,形成恶性循环

(一) 意识问题

传统男权思想的影响男女经济地位不平等社会对家庭暴力的容忍和默认,使得处于家庭暴力环境中的个体易觉察不到生命的意义和自身存在的价值,他们常被一个所谓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家庭成员(丈夫)所伤害Sackett 等人的一项研究发现,家庭暴力受害程度与女性的自尊呈显著的负相关;Orava等人的研究也表明,家暴受害女性自尊量表分显著低于那些没有受过虐待的普通家庭妇女较低的自尊一直以来也被认为是导致其他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它能引发错误归因从而导致消极的应对策略和行为经历过家庭暴力伤害,尤其是长期伤害的女性,较容易对自身的处境形成错误的归因,认为是自身的原因才招致了施暴者的野蛮行径这样的错误归因一方面使得她们极少主动去寻求外界的帮助,并衍生出习得性无助,进一步加剧了家庭暴力的升级和恶性循环;另一方面也使得她们强化了自身消极的自我意识,逐步将外界环境(家庭暴力)导致的心理问题转变为自我维持的(自身的不合理观念),而受到长期困扰

(二) 问题及相风险

家暴受害女性长期处于惊恐的应激状态,生活中小心翼翼,随时准备逃避不可预知伤害,其用于调节情绪体验和情感状态的有限心理资源易于损失耗尽,恐惧焦虑失眠以及抑郁等涉及情绪调节的心理问题便随之而生柏国平等人的一项研究调查了112 例家暴受害者的情绪状况,发现其中91%的个体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并受到焦虑和失眠非困扰,88%的个体处于抑郁状态在国外,Plichta的研究以长期遭受配偶虐待的女性为被试,发现其中74%的个体有不同程度的抑郁障碍,Riggs 的研究则表明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中有超过50%的个体符合DSM-IV 中关于抑郁的诊断标准此外,对于那些已经脱离家庭暴力情境的女性受害者而言,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普通人群Scott 等人的研究考察了15 位家庭暴力受害女性在脱离家暴环境后的情绪状况,发现86.7%的个体表现出不同水平的PTSD 症状,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其受虐的频率亦呈显著正相关

退缩

由于羞愧恐惧焦虑等情绪问题,家庭暴力受害女性在人际交往方面也会出现障碍,导致其孤立无助的境况颜农秋的研究以SCL-90 测试对140 名家庭暴力受害妇女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受试者在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我国常模参照样本吴小平的研究发现其所调查的家庭暴力受害女性被试均表现出了人际交往减少的情况,其中个别被试几乎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在我国,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观念更是加剧的家庭暴力受害女性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行为退缩,而人际退缩一方面压缩了家庭暴力受害女性获取社会支持的空间和路径,另一方面则也直接或间接地助长了施暴者的伤害行为,这都将进一步恶化家庭暴力受害女性的境遇

长期的身心受虐和情感压抑使得家庭暴力受害女性更容易在某些节点爆发非理性的应对策略,付诸极端行为,针对自身或施暴者实施激情或有预谋的伤害王翠玲等人的研究以电话咨询的形式调查了30 例家庭暴力受害女性,发现有自杀意念者占63.3%,有自杀计划者占6.7%,有既往自杀未遂史者占43.3%,而这些存在自杀意念或是付诸过实际行为的个体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焦虑以及抑郁症状另外还有研究显示,遭受家人或者亲密伴侣暴力伤害的个体其自杀风险显著高于遭受陌生人暴力伤害的个体,而暴力受害者自杀风险为普通个体的6 除了自我伤害,针对施暴者进行的攻击也应值得关注林少菊所进行的一项研究调查了118 名女性家庭暴力罪犯,发现其中82.2%的个体具有恶逆变的特点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088]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48]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86]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3]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1]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