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失踪的人费尽心思独立生活,尽可能自给自足。他不依赖任何人,不需要任何人,尤其重要的是,不需要为任何人负责。因此,他远离人群,他需要这种距离,不让别人有亲近的机会,只开放一点点缝隙。一旦距离被跨越,他的感受如同生存空间遭到侵犯,独立自主遭受危害,他不再完 好如初,于是很粗暴地反抗。
害怕别人亲近,这是典型的恐惧。但事实上,他不可能把所有人都排斥在外,于是他只好四下搜寻保护措施,以便自己能躲在其中,避开一切。对他而言,绝对要避免与他人之间的接触,绝不容许与他人有亲密的关系。不论与人邂逅,还是认识未 来的配偶,都会让他左右为难,于是,他只好把人际关系通通公事化。不得不与人相处时,处于团体或小组之中最让他感到自在,因为他可以隐姓埋名,基于共同利益的名义归属于某个社团。在他看来,上上之策就是戴着一顶童话中的魔帽,终其一生隐形般地躲在帽子下,像不记名投票一样与别人共同生活。身在其中,却不必有所付出。
这类人若即若离、矜持、遥不可及,别人很难和他们攀谈。他们似乎没有个人色彩,甚至有些冷 漠。他们古怪、奇特,对人、事、物的反应很令人费解。认识经年,我们却不了解真正的他,今天与他相谈甚欢,明天看到他时,却好像没那回事。是的,我们越是靠近,他就越可能拂袖离去。他不贴心,经常没来由地发怒或露出敌意,让我们深觉受挫、受伤。
出于害怕,他们闪躲亲近的人,不肯回馈朋友的情谊,这使得他们越来越孤单寂寞,尤其是当别人有意接近,或是他们有意亲近某人时,都会令他们陷入害怕的情境。对方随着交往更进一步深入而产生好感,觉得他迷人,产生亲密行为,以及表露情爰,对他而言都极其危险。这足以解释为什么他往往在重要时刻不见踪影,态度转为敌对、抗拒, 或者突然把自己关起来,切断联系,躲在自己的世界里,让大家遍寻不着。 玩失踪是一种人际关系间的扭曲,任何一个把自己锁在保险柜里,依靠远离他人、独自占有空间以保证其安全的人,只会使自己成为一个囚徒。间歇性失踪症的心理正是如此,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