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专题 - 发展心理学
    发表日期:2014年7月13日 编辑:shphao 有5862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依恋和内部工作模型

1、依恋的定义

在人的生命全程中,个体总是带着各自的社会交往经验以及各自理解社会生活的一种独特模式加入到新的社会关系中去的。资料显示,在孩提时代,马家爵没有受到来自父母的必要呵护,已经有了三个孩子的马家父母根本无法给这个最小的孩子以过多照顾。马父性格内向,一生为家庭生计操劳奔波。马母倒是能说会道,但她必须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家务事上。据马家爵母亲回忆说,他的身上没有其他同龄人的好动,从不无理取闹或像很多小孩那样要这要那,唯一的兴趣就是一个人坐着,很少出去玩。可见,马家爵在儿童时期可能没有形成安全型的依恋关系,而且这种不安全依恋对他日后的社会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最终导致了惨剧的发生。

Bowlby看来,依恋是一个持久的情感联结,具有这种联结的个体倾向于寻求和维持与特定对象的亲近关系,特别是在受到威胁的时候,并可以通过依恋行为表现出来,如婴儿总是间歇性地寻求亲近或者与依恋对象接触,尤其是在受到惊吓、生病、疲劳或者处于其他应激状况时。儿童表达的依恋方式还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开始阶段可能更多的是以依附、追随等行为来表示,随着慢慢长大以后,可能更多的是去寻求赞许或是注意。

2、依恋的内部工作机制-依恋内部工作模型

Bowlby用一个与母亲或与其依恋对象关系的内部工作模型来解释依恋的内部工作机制。作为依恋理论核心概念的内部工作模式为理解依恋行为的发展提供了方法,是依恋研究工作的进步。婴幼儿早期的依恋体验将内化入自己的内部认知系统,产生对自己、他人及自己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表征,以帮助他感知事件、预测未来和制定计划,这一认知/情感性的构造就被称为内部工作模型(internal working model) (它包括两对互补的部分:自我工作模型及他人工作模型,概念化的工作模型(依恋关系的抽象规则)及具体的工作模型(依恋关系中的具体事件信息)(specific models)。其中,自我工作模型描述当婴儿需要时,看护者的可得和敏感程度:他人工作模型描述的是自我是否有价值的、值得爱的和值得关注。内部工作模型经过反复使用,它就会以一种自动化的、无意识的方式进行工作。通过内部工作模型这个庞大的无意识过滤器,开始于婴儿-看护者关系的特殊模式将导致了涉及自己和社会的史抽象的表征的形成,从而建、V.起其他人际关系和社交经验,对自我的理解也建立了起来。模型形成,在个体遇到新关系或关系发生变化时,将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继续发展和演化。因此,内部工作模型可以看作是随着经验的积累在已有模型基础上,不断更新、逐步细化、螺旋上升的动态表征模型。

3、父母依恋和成人依恋

随着年龄的培长,个体逐渐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人际关系,而不局限于父母-儿童关系。Bowlby强调依恋是“从摇篮到坟墓”的终生现象。自从1987HazanShaver首次将成人依恋引入人格和社会心理学领域以来,成人依恋研究给亲密关系以及其他人际行为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不少新的思路。研究发现,人类的依恋关系是在婴儿期为了个体的生存而建立起来的,但在个体以后的人生中不断发挥着作用。其他研究者发现,成年个体同亲人、朋友、伴仍等亲密对象也能形成来自早期母了?间存在的依恋关系。成人在亲密关系巾也会出现接近维持、分离焦虑以及将对方作为安全庇护所和自探索的安全基地等依恋行为模式。

内部工作模式的概念是理解人的一生中依恋关系形成的搞础。个体对看护者和其他重要他人的基本社会期望表征从第一年开始建立并逐步精细化。过了婴儿期后,年轻的个体在与他们的主要依恋对象的交往过程中形成起来的内部工作模式仍旧主导着依恋关系。这些内部工作投式调节、解释和预测依恋对象的行为、思想和情感,也在调节、解释和预测与依恋关系有关的f j我的行为、思想和情感。

那么,内部工作模式是在所有关系中都普遍存在,还足只在特殊关系中存在?内部工作模式只是一个有组织的层级结构,是否是从一般到特殊的递进模式?很多研究者都对此进行了探讨。综合现有的研究,大致可归纳出以下几种可能的内部工作模式。

类型一是以父母-儿童关系为模版的简单依恋模式。在这种依恋模式中,婴儿期建立起的内部工作模式模板非常牢固,在人的一生中,母亲或者父亲始终是个体的最主要依恋对象。类型二是以恋爱关系为基础的成人依恋模式。依恋理论中的一个中心发展性假设即是早期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随后恋爱关系模式的原型。在婚姻中,个体的内部工作模式变得精细的同时,大多数夫妻间建立起了恋爱依恋关系并形成了新的依恋对象,且成人期的恋人工作模式的功能与婴儿期的很相似,不同的是成人的依恋行为系统是有交互作用的,在伴侶之间的依恋角色会经常迅速发生转变。婴儿--看护者之间的纽带特征,如“维持亲密”、‘‘抗拒分离”、“安全基地”和“避风港”,也同样适用于大部分婚姻关系和已有承诺的恋人关系,成人间的依恋关系通常还会提供多种多样广泛的其它机能,如同伴友谊、共享的目标与经历等。第三种类型是以友谊关系为基础的成人依恋模式。这一时期,父母是个体固有的依恋对象,朋友是被激活的依恋对象,并且模板在成人期的功能与婴儿期的很相似。随着理论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有证据表明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个体会形成不,的有组织的层级模式。ColHns & Reac提出了意义更广泛的第四种内部活动模型,即多水平工作模型(multiple working model).该模型认为,个体的内部活动模型是分层次的,以婴儿期建立的母子关系为模板的一般化模式在最顶层,某特殊类型的关系模式(如家庭成员、同伴)在中间层,具体关系模式(如父亲、配偶)在最底层,也就是说成人可以形成多重的依恋关系。这时,父母、同伴和挚友、配偶等都是处于激活状态的依恋对象。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028]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03]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65]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82]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26]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