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社会类
    发表日期:2014年5月14日 编辑:shphao 有807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微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微博作为网络应用的一种手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需要借助网络这一媒介来进行。对于网络传播的概念,比较权威的观点为:网络传播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借助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使人类能够便捷的进行社会信息的传播活动。

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奠定了传播研究的具体内容,分别是:传播者、内容、媒介、受众和效果的研究。

目前很多人仍然按照此模式对它进行分析。这里选取了几个相关的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网络手段开展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是关于网络传播者的理论。传播者研究方面的经典理论之一就是“把关人”理论。“把关人”(gatekeeper)概念最早是在研究群体中信息流通渠道时提出的。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这一概念在20世纪50年代被传播学者怀特应用于新闻研究,他提出了新闻传播的“把关”过程模式。“把关人”也就是传播者在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时,会不自觉地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视角上,这种传播过程和行为就是把关(即守门),而有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是把关人(守门人)。在网络传播中,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网络的传播者,也可以是受众,每个人都有自己感兴趣和关注的内容,这就决定了网络传播把关尺度的多样性。根据把关人的理论,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网络自身的把关上。对于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提升个人的素质,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监管机制,对于网络上传播的信息进行严格的把关,将垃圾信息筛选掉,选取那些积极向上的信息传送给受众,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是关于传播内容的理论。网络传播内容复杂多样,但它也有议程安排的作用,就是为公众安排议论的话题。一般情况下,网络中报道什么,公众就关注什么,就会思考什么。在今天这个网络发展迅速的时代,五花八门的网络内容更是层出不穷影响巨大。议程设置理论作为大众传播内容的理论之一认为,议程设置能够引导受众注意力。受众网络承载内容从文字扩展到图片再到视频、网络接入手段从有限到无限、网络终端形式从电脑电视到手机,更新速度日新月异,网络应用手段不断推陈出新。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应用手段,其普及既迅速又广泛,深受青年大学生的欢迎,微博已广泛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也必然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重大机遇和挑战。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于201111月下发了《关于建立全国高校团组织微博体系的通知》,此举是积极探索运用网络新媒体加强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和工作的创新做法。要求以“先试点、后推广”的形式,促进高校团组织向网络化转型,建立全国高校团组织微博体系。次年2月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在全团广泛运用微博开展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全国县级以上团的领导机关、高校团组织在2012年上半年务必全线开通官方微博。正是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强力推动下,2012年高校微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一年,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

1 丰富和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微博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信息传递和人际交流的重要渠道,这不仅拓宽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提供了全新的载体和平台。由微博的特点可知,微博的内容既可以是原创,也可以是转载,其丰富的共享信息和多样的信息形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其中有很多生动详实并且有价值的各种教育资源,只需要利用我们的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就可以进行转载和分享,不受地域、时间、天气的限制,方便而快捷,符合现代社会的节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选取这些积极的富有感染力的资源适时的分享给学生,不再是那些空洞乏味毫无新鲜感的内容,在无形之中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一,多采用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听报告,参加座谈会等面对面的形式,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枯燥且单调,也会使得学生因为害怕权威而言而不尽、言不由衷,使教育者不能够了解受教者真实而全面的想法。传统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需求,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是效果却不明显。而网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将现实活动转化为在虚拟的空间中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面对面式教学的弱点,学生可以随时在网络上跟老师进行沟通,可以进行专业知识的探讨,也可以对时政热点、生活中的小事或者是心理上的一些困惑跟老师交流。大学生最常用的网络手段无非就是腾讯QQ、论坛还有微博等等。QQ是一种聊天软件,学生和老师可以互相加对方进行聊天,这种情况同样存在着学生因为害怕权威或者是不想对老师表达真实的想法而不想加老师。在论坛上,学生虽可以畅所欲言,但很多时候都只是限于学生之间的交流,老师参与较少,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微博则不一样,教育者可以给学生分享大量的资源,也可以是原创,而原创微博的语言多采用网络语言,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可以参与评论,评论可以是真实姓名也可以是网名,教育者在给学生进行一种隐性教育的同时,学生还会即时的将信息反馈给教育者,让教育者了解到学生的心理需求,是一种双向的教育方式,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一种创新。

2 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媒体应用技术迅速发展和普及的新形势下,将微博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微博是一种集文字、图片、声音等多媒体特性于一身的多感觉和知觉的交流方式,最大的特征就是快捷,大量及时、生动、详尽的信息发布、浏览和转载,其学习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交流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通过视觉感受能够接受83%外来信息。当代大学生群体喜欢追求个性,乐于接受新鲜的事物,处在时尚和潮流的前沿,微博自然受到大学生的极大欢迎。同时,大学生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可塑性很强,极易受到新事物的影响,如果在微博上发布大学生感兴趣的并且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内容,大学生更易于接受,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育者还可以在微博上针对一些社会热点,学生关注的话题或者是学校的安排等等来开展教育,贴近大学生的实际,唤起学生的学习和关注热情。与此同时,学生在微博上也会进行评论,发布一些信息,教育者通过浏览跟踪这些信息,即时准确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和现实的手段来解决学生的实际需求。这种双向互动交流的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学习和帮助其成长,也能极大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维度,进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105]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61]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91]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7]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4]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